株洲:路口微改造 通行大提速


(资料图)

株董路与迎新路交叉口,设置了全市第一个非机动车待行区。 记者/吴楚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楚 通讯员/朱建轩

有些路口和公共设施,根据实际情况,做些小改造,使其更方便市民,“花小钱办大事”,是为“微改造”。这既是城市建设“存量改造”大势所趋,也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内在要求。

这些年,株洲持续发力“微改造”,解决了一批百姓日常生活“堵点”“痛点”。

现场:多处交叉口通行更方便

车在增多,堵车与治堵是一场动态博弈。比如,放在原来,没人会觉得田心立交桥下环岛很“麻烦”,现在就不一样了。

田心立交桥下环岛,出口很多,高峰期车辆“团团转”,经常有司机不熟悉路况而走错。乱变道或片刻停驻,造成拥堵且不安全。

不久前,这附近开了条东西向通道,就在田心立交桥下,方便司机提前掉头,路面也设置了标识牌。

株董路与迎新路交叉口,也有了新变化。此地是331厂矿区核心地带,每逢上下班,非机动车如过江之鲫。

市住建局邀请规划等部门实地勘察后发现,交叉口右转车道少,而且待行线离红绿灯太远,不仅通行效率低,而且造成非机动车扎堆抢道。

经过微改造,待行线前移,交叉口增加了两处右转车道,而且还尝试设置了全市第一个非机动车待行区。

“现在好多了,车虽然没减少,但场面更有序了。”附近一位居民说。

此外,神农大道和珠江北路交叉路口,也增加了一条左转车道,下班期间左转不再排长队了;株洲大桥东头破除匝道转角处部分人行道新建机动车道,西头压缩绿化带宽度和进口车道宽度,增设2个直行车道,增加排队空间……

2021年至2022年,株洲先后实施完成中心城区32处交通堵点微改造。

经验:立足实际 科学改造

微改造,更聚焦“细节”,让市民切实感觉便利。

哪些需求是更多人的呼声?怎么提高办事效率?株洲微改造不断摸索,走出自己的路子。

如何确定改造的地点?年底查看市长热线的投诉,以及各类问政平台发帖,加上人大代表建言、政协委员提案,选出民意相对集中的路段。

确定地点之后呢?交警、城管等部门联合现场勘察,再交由规划部门对路段进行分析。之后再与财政部门对接,点对点匹配资金。

以天元区长江北路和森林路的交叉口为例。附近尚格小区居民反映,此处多年“进不去出不来”。

通过现场勘察发现那是异形交叉路口,常规交通组织方式确实不能满足出行需求,所以住建部门委托技术单位建模,再多轮优化方案后得以实施。经过新设交通锥、前移绿化带、增设直行导向等微改造,此地通行效率提升。

这是市政道路中的微改造项目,而人行天桥等“微新建”项目,则会多一个征求点位意见的环节。去年一年,新建了3处人行天桥。

“一点一策,分类治理。通过较小的投资,对交通路口微动手术改造后,经第三方评估,交叉口通行能力平均提升15%以上。”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未来:今年再改造17处节点路段

2023年交通堵点微改工程正在持续实施。今年,拟定了17处拥堵、机非交织安全风险大、车道空间或布局不合理以及因无交通信号灯而路口交通无序等交通问题较突出的节点及路段,通过缩减中央隔离带、增设交通信号灯、交通信号优化、增设道路中央隔离护栏,提高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此外,还将建设一批人行立体过街设施,提升慢行品质。

上个月,株洲大桥河西桥头人行梯道工程通过市发改委批复。这意味着,漫步株洲大桥从河西下桥的“痛点”有望得到解决。

市住建局通过梳理上位规划点位、人大代表议案建议、网上征求市民意见等程序,结合踏勘现场情况,计划在株洲中心城区人行过街设施不完善的29个点位增设人行立体过街设施,目前已形成方案待规委会会议审核。

“我们将持续发掘存量,对拥堵节点或路段进行精细化改造,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强化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加大政策制定与保障力度,加强地方道路交通技术从业人员技术力量,建立道路交通系统分析、设计、评估体系,出台地方标准和管理办法,积极运用智慧交通和模型构建等手段,实时对道路交通运行进行优化调整。”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审:蒋宇 二审:邓望军 三审:石伟)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