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实时:污染防治攻坚战怎么打 株洲市有了新的“行动指南”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廖明 通讯员/崔林) 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市有了新的“行动指南”。2月9日,记者从株洲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我市《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于日前发布。

根据《方案》,到2025年,株洲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至35微克每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6.8%,地表水Ⅰ至Ⅲ类水体比例达到100%,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相关资料图)

如何实现上述目标?我市将从哪些方面重点发力?记者对《方案》进行了梳理。

瞄准绿色、低碳

转变发展方式

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持续开展,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想在现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就要以绿色、低碳为准绳,从转变发展方式上来着手。

转变发展方式,首先从推进碳达峰行动开始。

《方案》明确,我市将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以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和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为重点,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并探索开展低碳城市、低碳工业园区、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工作。

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方面。逐步淘汰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完成株洲电厂“退城进郊”项目。加快推进“气化株洲”工程,基本实现天然气“县县通、全覆盖”。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发电,推广地热能规模化应用,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3%左右。

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监管及利用处置体系,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监管能力。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达到80%,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5%,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7%。

在推动产业园区绿色发展方面,全面提升工业园区与企业集群环境治理,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全面推进有色、纺织、建材等重点领域的清洁生产和绿色化改造。重点推进攸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严监管”试点工作,并逐步全面建立工业园区防范生态化解风险制度机制。大力推动石峰区、渌口区、醴陵市的“三高一低”传统工业向绿色工业转型升级。

让天更蓝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6.8%

拥更多蓝天入怀,让我们呼吸的空气更为洁净,蓝天保卫战,又定下了更高的目标:到2025年,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至35微克每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6.8%,全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控制在1天以内。

更高的目标,意味着要有更精准、更有效的管控措施。

根据《方案》,我市在聚焦紧盯重点污染因子、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这“五个重点”,严格落实控煤、控车、控排、控尘、控烧“五控”措施之外,还要将“特护期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常态化。

值得注意的是,臭氧污染的防治,在《方案》里也有了更为精准、细化的措施和要求:即常态化开展臭氧污染“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的协同减排。到2023年,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控制在100毫克每立方米以下,到2025年,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1541吨、3342吨,臭氧浓度增加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在大气面源污染治理方面,强化施工、道路、堆场、裸露地面等扬尘管控,严格落实建筑工地“8个百分百”管控要求,实现规模以上工地视频监控和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全覆盖;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完善秸秆回收利用网络,严禁露天焚烧秸秆、垃圾,严格散煤污染整治;完成县级城市规划区砖瓦行业退出。

让水更清

湘江株洲段水质稳定达Ⅱ类

保一江清水,我市将持续从黑臭水体治理、入河排污口整治和监管、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地规划建设等方面着手。

继续加大枫溪港、建宁港、白石港清理和整治,严防城区黑臭水体返黑返臭,逐步改善中心城区港水水环境质量;通过遥感监测、现场调查等方式全面完成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普查工作,建立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名录,综合施策消除水体黑臭。到2025年,株洲市建成区实现黑臭水体长治久清,县级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此外,我市还将继续加强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与监管,开展入河排污口污水溯源分析,2025年完成湘江干流、渌水干流、洣水干流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到2025年,湘江干流株洲段水质持续稳定达到Ⅱ类。

在保障饮用水安全方面,加速推进“引洮润株”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项目建设,提高应急供水能力,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2023年,基本完成全市“千人以上”集中式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及环境整治。到2025年,市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县级城市达标率达到95.8%。

在农村,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环境敏感区周边村庄、乡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为重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城镇近郊农村延伸。到2025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基本解决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率达到40%以上。

让土更净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左右

食以安为先。耕地土壤环境是否达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食品安全。

在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方面,我市将持续推进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识别和排查耕地污染成因;在受污染耕地集中的县区开展污染溯源,因地制宜制定并实施安全利用方案;建立健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长效机制。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左右。

继续推进有色冶炼、化工、电镀、表面处理等涉重金属行业的整合整治,鼓励引导企业进入已认定的化工园区。加强园区重金属污染物集中防治和统一监管。强化涉重金属工业园区和重点工矿企业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及周边环境中的重金属监测,加强环境风险隐患排查。

深入开展湘江流域铊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推进涉铊企业排查整治,到2025年,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7%。

加强尾矿库综合治理,全面排查尾矿库安全风险和污染隐患,分级分类深入推进尾矿、弃渣安全处置以及尾矿库安全稳定排查、尾矿库及周边污染土地修复、生态恢复等,按照“一库一策”要求开展综合整治;对全市矿涌水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排查、调查和分类管控,切实摸清底数,因地制宜制定整治工作方案,有序推进废弃矿涌水重金属污染治理。

在清水塘区域,加快土壤污染治理,积极协调,争取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EOD模式)落地,支持清水塘污染治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