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与“完美朋友”相处

编者按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青少年已成了抑郁症的高发群体,还有不少青少年存在各种各样的郁闷情绪和解不开的心结。如何引导孩子们走出心理彷徨和焦虑?湖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团队心理咨询老师整理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本报开设《谈心室》栏目予以刊发,希望有更多青少年能从中受到启发,尽快摆脱心理阴影,也希望有心理困惑的青少年给我们发邮件诉说心事,我们将请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团队的老师给予解答。

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大二学生,现在面临人际交往的困扰。

小莉是我进大学后结交的第一个朋友,我第一次在宿舍遇到她时对她印象特别好,她很热心地帮我搬东西,说话很温柔,后来发现我们都喜欢摄影,自然而然就成为很好的朋友。

但是最近我发现她身上有些我不能接受的点,她是一个做事很拖沓和犹豫的人,甚至有时还不讲信用。比如我们约好周末郊游摄影,为此我提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但临去时她却爽约了,说手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提出可以帮她分担一些,她却说我帮不上忙,郊游也就泡汤了。这样的事情不止发生一两次,让我觉得她根本就不在意我的感受。我鲜有朋友,所以很珍惜与小莉的友谊,但在与她相处的过程中我很困惑,也不知所措,到底哪个她才是真实的她?我该怎样与她交朋友?

学生 小汤

小汤同学:

我们能感受到你对建立一段融洽的人际关系的渴望,也能体会到你的困惑和不知所措;小莉的“前后不一”让你感到困惑,其实,这是人际交往中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发生作用。你和小莉初次见面时,她的热心帮助,温柔谈吐,尤其是你们的共同爱好,都是你需要、期待的“完美朋友”的特质,这些特质使你产生了“第一印象”,让你觉得你们是可以成为“好朋友”,这是首因效应发生了积极作用。随着你和小莉交往的深入,你慢慢发现了这位“完美朋友”的诸多缺点,她的拖沓、犹豫、不讲信用、不顾及朋友感受,与你交友愿望相违背,这些“新信息”形成了你对小莉的“新印象”,她好像不是你需要的好朋友,而且当前的“新印象”大于过去的“第一印象”,这是近因效应。简单说,“前后不一”的小莉是两个心理效应给你的主观感受。

你的不知所措,是因为你珍惜友谊,但不知道怎样与她交朋友。从你目前的情况来看,首先要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在与陌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往往促使我们“以貌取人”“以言取人”,产生的印象不一定准确;而在深入交往时,原来是朋友的两个人,可能因为一句话或一件小事而分道扬镳。那么在相识的初期,你是不是对小莉有过多的完美期待呢?“爽约事件”产生的负面情绪会不会导致你的判断不客观?其次是加强沟通。小莉是否知晓你的感受和困扰?良好的沟通可以增强相互之间的了解、信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让双方调整交往行为。判断一个人和事物应该注意从长期来观察,小莉是否在过去的相处中一点儿都不顾及你的感受?她跟室友、同学是如何相处的?相信你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心里已经能够慢慢得出答案了。

希望你可以先学会好好和自己相处。尊重和理解他人的前提是,要相信和理解自己的感受,爱自己才能更好爱他人。

湖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团队龚勋、李子萱(长沙理工大学心理中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