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看点丨转型提质破茧成蝶——冷水江推进产业升级打造“三大高地”发展纪实

周 俊 龚洵芳 李 平 朱华美

12月初,“世界锑都”冷水江市锡矿山,省内最大山地光伏项目和最大单体光伏项目,大唐华银娄底生态治理1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首批方阵并网发电。


【资料图】

该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投产后每年可产生电量12.7亿千瓦时,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超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万吨以上,将为湖南地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的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为指引,冷水江以创建转型发展示范城市为核心,主动融入娄底·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着力打造“三大高地”(全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强市、省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以“闯创干”精神,全力构建资源枯竭城市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本。

围绕钢铁、锑、新材料、光电子信息等四大主导产业链,冷水江深入实施“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工程,加强上下游产业配套,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形成“百亿”材料产业集聚、产业集群、产业生态,构建“一区多园”的先进材料产业发展格局,努力打造3个100亿、4个50亿产业集群,推动高质量发展。

老树新枝

产业转型势正劲

12月16日,冷水江市天宝实业有限公司,一批刚生产的10.9级紧固件产品正快速装箱,被等待已久的客商拉去广州,成为大型桥梁的重要部件。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王洪江介绍:“这个月平均每天的出库量达到680吨,今年产量有望达到21万吨。”

天宝实业是冷水江钢铁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之一,依托冷钢生产的线材加工成8.8级及以上的高端紧固件产品,提升了钢铁产品40%的价值,供货众多“中字头”企业,为国内规模最大、产品系列最完整、型号规格最齐全的紧固件制造企业。

近年来,冷水江大力实施“工业提振三年行动计划”和“制造强市推进工程”,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延伸产业链条、品牌建设,促进冶金、有色、煤电、建材、煤化等传统优势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升级,让传统产业“老树”再发“新芽”。锑品、螺纹钢、紧固件、水泥外添加剂、耐火材料等传统特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并远销欧美、东南亚地区。

融入娄底钢铁新材产业发展格局,冷水江围绕钢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升级,形成了生铁、钢、螺纹钢、铆螺钢、中宽带钢、不锈钢、紧固件、管制品等产业链。龙头企业湖南博长集团已发展成为总资产达130亿元、销售收入上百亿元的大型综合型集团公司,形成了300万吨铁、300万吨钢、500万吨材的年综合生产能力,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621.6亿元,上缴税金6.36亿元,第16次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排第360位,连续18次进入“中国制造企业500强”,列174位,跻身“2021年湖南企业100强”第10位、“湖南制造业企业100强”第6位。

冷水江着力引导锑产业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就清洁炼锑新工业、锑品深加工技术、新型含锑材料等锑深加工领域开展全方位科研交流与合作,拓宽锑品用途,延伸产业链,努力打造100亿锑产业。经过多轮整合,全市现有采、选、炼、贸易等涉锑企业12家,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质量检测中心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氧化锑等深加工产品能力4.3万吨,发展锑酸钠等品种20多个,国际市场占有率为40%。

2020年12月,冷水江组织涉锑冶炼企业签订锡矿山锑品贸易有限公司合作协议,协议签订后,国内锑价应声上涨,从每吨3.5万元涨至7万元以上,2021年入库税收达1.25亿元,比2020年增加8000余万元。2022年,冷水江启动锡矿山有色金属产业园规划建设,引导所有涉锑民营冶炼企业入园发展,“建新换旧”,实现涅槃重生。

百花齐放

新兴产业接续“领跑”

走进冷水江市高新科技产业园,厂房林立、生产繁忙。在京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易国安正忙着调度生产,他笑着说:“有笔触摸屏生产大单,年底要交货,工人们正抓紧赶工。今年产值有望实现6000万元。”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京科电子专业生产工控类触摸屏,最大规格达到85寸。企业拥有32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

冷水江积极对接“互联网+”计划、国家大数据等战略,整合优势资源,突出主攻重点,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培育新的接续替代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材料产业初具规模。出台《关于支持新材料(含耐火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为进一步推动新材料产业链招商,加快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提供政策支撑。成功引进闽圣达年产15万吨石墨新材料、三A新材料年新增2万吨超细二氧化硅气凝胶系列产品、中孚耐火年产3万吨氢氧化钙生产线建设、湖南国圆年产3000吨5G电子封装新材料(TMBP)等产业链项目。

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将光电子信息产业链作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提质发展的龙头产业链,利用破产改制企业闲置厂房改造而成高新科技产业园(一期)、光电子信息产业孵化园等专业园区,引进13家光电企业落户。2021年,光电子信息产业链实现总产值约8.7亿元。签约引进智能光学电子、商业显示模组、液晶总成、背光模组等项目,产品包括柔性屏、车载工控类触摸屏及显示模组总成,投产后年产值预计达10亿元。

冷水江加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打造年产5000万片肝复乐片制剂生产线,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1亿元;发挥全省能源基地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清洁能源,中广核冷水江白果岭20MW风电场项目已装机运行,新华能源热能综合利用产业园完成一期工程,大唐华银冷水江锡矿山重金属污染区域200MW光伏项目首批方阵并网发电。

目前,冷水江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60家,三A新材料等4家公司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科窑炉等9家企业获评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兴产业正成为冷水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精耕细作

点燃园区高质量发展“引擎”

12月17日,冷水江市经开区佳晨电子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内,生产机器高速运转,流水线上一颗颗带有余温的金属化放电管正进行出厂检测。年初,这里还是一家塑料制品企业的闲置厂房。佳晨电子陶瓷公司通过承接闲置厂房迅速完成扩能升级,产能提高了3倍。

冷水江把盘活园区闲置低效用地作为突破口,推行以“亩均税收”等为核心的园区企业考核评价机制,通过“腾笼换鸟”引入优质项目,盘活资产资源,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冷水江把做大做强产业园区,作为转型发展主阵地和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围绕“五好”园区目标,推进园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规划形态、园区业态、产业生态“三态协同”,争创全省一流园区。

在园区规划上,聚焦钢铁新材主导产业,发展新材料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光电子信息新兴产业,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加快产业集聚,形成“一区多园”产业格局;在机制创新上,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对园区充分授权、充分赋能,推动涉企公共服务向园区聚集,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基本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在完善功能上,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加快经开区调区扩区步伐,完善“两纵三横”路网,加快建设5G基站、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基本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同时,坚持环境也是生产力,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行动,建设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压减事项办理时限,最大限度缩减审批环节,推动实现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之外无审批”,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率100%;设立“冷水江企业家日”,持续开展“千人帮千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等活动,设立驻企专员,做到“有需必应、无事不扰”,坚决查处各类损害发展环境的人和事,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支持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扎根冷水江、深耕冷水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