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春灌开闸 农田畅饮“增产水”

聚焦“盛水的盆”和“盆中的水”

春灌开闸 农田畅饮“增产水”

酒埠江灌区启动春灌。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王军 通讯员/彭政 摄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王军

通讯员/陈立志

春耕生产如火如荼,农田灌溉迎来高峰,汩汩作响的水网托起希望的农田。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是水利。连日来,记者深入酒埠江灌区、官庄灌区等地,深切感受到农村水利设施“强筋壮骨”给粮食生产提供的坚强保障。

“大到灌区的节水改造,小到农田‘毛细血管’的‘问诊把脉’,我们聚焦‘盛水的盆’和‘盆中的水’,把引水、节水这两篇文章落到实处。”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智敏表示,随着各地春灌陆续开闸,农田可以畅饮“增产水”。

引水:农村水网“强筋壮骨”

粮食生产的关键之一,在于耕地灌溉面积。

长期以来,农村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致使一批“高岸田”“斗笠丘”陷入无水可灌的尴尬境地。拓展灌溉面积,水利设施建设要先行。

去冬以来,水利部门争取各类投资12.42亿元,实施75个水利重点工程建设,重点对农村水网“强筋壮骨”,管好“盛水的盆”。

站在攸县新市镇新联村,只见一座368米长的渡槽横亘农田之上,从酒埠江水库奔涌而来的水一路向前,给干渴的农田带来新的生机。这是本月实现通水的酒埠江灌区新市文明渡槽,可为下游4个镇、22个村,共计5.2万亩农田送去希望之水,改善灌溉面积4000余亩。

文明渡槽建于1986年,已是“重病在身”:槽身及排架均出现钢筋锈蚀、多处混凝土老化剥落、跑冒滴漏严重,工程运行效率大打折扣。利用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的契机,2021年11月,酒埠江灌区管理局投资700余万元,对该工程进行现代化重建。

“为抢在春灌前完工送水,我们成立工作专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倒排工期、日夜奋战,短短4个多月时间实现全面完工通灌。”酒埠江灌区管理局局长邱铁勇告诉记者,除了文明渡槽的重建,“十四五”期间,灌区已累计争取投资2.49亿元,将对86处老化水利设施进行重建改建,灌区灌溉面积将由现在的45.58万亩增加至51.98万亩。

一度清空库容、露出尘封半个多世纪古石桥的官庄水库,在经历两年时间的除险加固后,又见到了“高峡出平湖、湖光山色美”的壮丽景象。

官庄水库是我市直管的大Ⅱ型水库,担负着醴陵、浏阳两地30多万亩农田灌溉和周边居民生活用水的重任。2020年,官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计划总投资9068万元。主坝防渗、隧洞开挖、坡面平整……一套完整的“康复疗养”,让水库大坝有了安全保证,蓄水水位可由原来的120米增加到123.6米。

“目前蓄水位来到了119米,并根据下游用水需求适时启动了春灌。”官庄水库管理局局长吴志兵表示,大型灌区“强筋壮骨”,解决了水从哪里来、往哪里流的问题。

从水库到山塘,从干渠到支渠,从河堤到田埂,畅通农村水网成为水利冬修的头等大事。据统计,近5年来全市累计实施各类水利工程重点项目建设2523处(类),全市耕地灌溉面积由245.45万亩增加到247.66万亩,粮食增产增收的故事持续上演。

水,并非无限供给的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用水需求量大,决定了农业生产需要“拧紧龙头”。

在灌溉面积扩大、粮食产量提升的情况下,节水灌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每年春灌开始之前,水利部门都会督促各地制定根据双季稻种植和农业生产调整情况,摸清灌溉用水需求底数,制定好调度计划,以便按需分配水源。

水利信息化建设,同样走在前头。在酒埠江灌区,沿着北干渠向前走,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出现可测可控的一体化设备。正是这些横亘在渠道上的设备,可以对每一条渠道、每一片农田精准“把脉”,对水资源实现在线监测、动态模拟、合理调配管理。

近年来,该灌区建设和改造完成了20处水位遥测站、7处雨量遥测站、72处流量监测点,为用水科学调度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同时,新建成的49处闸门远程控制站和36处视频监控站,初步形成自动化控制体系,让水量水账实现了从“模糊化”向“清晰化”转变。

“以前得在各个村组跑,安排灌溉用水,通过信息化改造后,开闸放水可以用手机或者电脑远程控制。”酒埠江灌区管理局副局长彭政介绍,通过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灌区有限的水源最大限度发挥出了灌溉效能,灌区水利用系数达到了0.51,灌溉保证率由75%提高到85%以上。

在用水高峰到来前,酒埠江灌区就制定了轮灌溉方案,结合天气情况和用水需求,在各个干渠定期通水、交替停水。同时,放水之前有调查、放水之前有告知、放水时间有间隔、放水效果有跟踪的“四有放水法”,在灌区内普遍推广。

看到灌溉条件改善,醴陵市枫林镇种粮大户黄辉,今年又在当地新增流转面积400亩,拓展双季稻种植面积。“根据农田边的用水水桩,需多少水就放多少水,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水的需求也是精益求精。”黄辉告诉记者,依托智能灌溉,农田改变了以往的大水漫灌,用水成本压缩了,稻谷产量更有保障,种粮的效益就提高了。

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严格实行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健全节水奖惩机制,形成节水政策激励倒逼机制,同时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让有限的“盆中水”最大限度发挥了价值,确保了农田畅饮“增产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