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区将以“1521”工作法为帆 不断谱写出社区治理新篇章

自2020年入选第二批全省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名单以来,连云港市连云区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方位常态化推进探索“1521”社区治理体系。现在的连云,社区治理的美好乐章正在奏响。

强化党建第“1”引领,

社区兴起来

2018年起,连云区棠梨社区针对辖区各类治理难题,探索出“1521”工作法,该工作法获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成果提名奖。其中的第一个“1”,即通过党建引领,延伸自治触角,实现治理单元由社区向小区、小组拓展,写下一串串居民生活的“幸福密码”。

“社区治理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深刻感受到,在工作中必须时时处处以党建为引领,走创新之路。”棠梨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泽腊介绍。

在此基础上,连云区高度重视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创新建设,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社区组织体系,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提炼总结成连云区居民自治与网格化服务管理“1521”社区治理体系。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做有章法,全区各街道迅速构建起三级联动党建组织体系,延伸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加强基层党组织对社会组织和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的领导、强化党员在网格中先锋作用,实现了点上突破、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提升的良好效果。

连云区黄窝村党支部班子实施“党建+产业”发展模式,带领党员群众修公路、造码头、建船台、办工厂,组建合作社,引导渔民转产,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在“1521”工作法的指导下,连云区云山街道老君堂村结合自身村庄工作实际,探索村办物业的新模式,充分发挥“村管小区”的服务优势,有效应对城郊村“混合小区”的社区治理难题……

精心打造“5”支队伍,

内生动力强起来

共管共治才能共建共享。居民自治“红管家”队伍、社区全科社工专职队伍、社区社会组织协助队伍、社区志愿服务公益队……5支队伍相辅相成,构筑起连云区社区治理的铜墙铁壁:“红管家”队伍吸纳居民代表、居民小组长、楼栋楼门长等提供社区服务;全科社工发挥“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优势,为不同需求群众提供全方位贴心服务;“老娘舅调解”等社会组织在协同管理社区、提供社区服务、调解矛盾纠纷、收集居民意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10个正义联盟等志愿服务团队和26000余名登记志愿者广泛参与社区治理方方面面;驻区单位共建队伍的打造,实现引导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社区治理。

迅速搭建“2”个平台,

群众跑腿少起来

提升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科技支撑为手段。连云区立足网格化服务管理和“互联网+社区”智能服务管理两大平台,整合社区党建、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网格管理、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等资源,通过“互联网+”赋能智慧化,借助网格化助力精细化,群众办事和各项服务不跑路、少跑路,社区治理效能实现新一轮提档升级。社区网格建设与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和民政、司法、城管、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行业部门工作网格实行统一规划和调整优化。智慧服务平台探索出“数治”社区治理的新模式,推动了社区治理服务元素延伸至每一户家庭、传递到每一位居民,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服务。

在主城区墟沟街道,8个社区通过“跟踪办”“靠前办”“智慧办”的服务方式,着力解决辖区企业实际困境,提升企业满意度。其中,连云港科洁净化设备有限公司通过帮助,顺利申报上了高新技术企业项目,享受到了税收优惠。

墟沟街道滨海社区结合“1521”工作法,调度多方力量,促成辖区1家“烂尾”楼盘注资重组,项目得以重启,目前正在办理房屋销售手续,切实解决购房人“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了城市颜值,受到了周边居民的点赞。

推动形成“1”个共同体,

百姓生活甜起来

党建领航、多方共治、平台提升,打牢了连云区棠梨社区的治理之基,打通了社区治理“微循环”,一个“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正在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红马甲”志愿服务队成员走进辖区老人家中,为高龄、重病、行动不便的离退休人员提供上门认证服务;协商议事会搬进小区,多部门和居民代表一道实地走访、宣传引导,彻底解决雨季排水不畅的瓶颈问题;以流动协商新模式及时开展现场实境化解、关键环节研讨等基层治理实践,居民矛盾在一线得到化解;不用一层层跑、一家家批,很多手续在社区就能够直接办理,共同体效应得到充分彰显,实实在在地方便了群众。

如今,当你行走在连云区的大街小巷,每一处都能感受到“1521”工作法带来的强劲脉动。新的征程上,连云区将以“1521”工作法为帆,用群众的幸福感和收获感“导航”,不断谱写出山海交响的社区治理新篇章。(吉文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