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安仁:创建“两院”,打造“小镇美学榜样”

众多新场景、新业态层出不穷,“千年古镇”“百年公馆”的风貌悄然发生嬗变,不断展示出新气象。

夜色下的安仁古镇

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出发,不过40多分钟车程,便可来到有千年历史的成都大邑县安仁古镇。

如今正是秋日,清甜的桂花香气由道路两旁的老公馆中幽幽透出,引来行人对古镇过往的种种遐思。

“算起来,我已在文旅行业中度过了20年,见过不少非常好的小镇,但对安仁古镇却是一见钟情,因为这里的调性太独特了。”华侨城西部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成都安仁华侨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仁华侨城”)总经理乔晓燕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27座公馆建筑、47所民间博物馆、面目一新的老街民居和乡村林盘,将传统和时代的风华浓缩在了这座川西古镇。自2016年华侨城集团(以下简称“华侨城”)正式入驻安仁以来,以“文化+旅游+城镇化”的全新理念为引领,为古镇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大邑县也将“三文”产业(指文博、文创、文旅产业)的融合创新列为全县总体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在这些核心因素的推动下,众多新场景、新业态层出不穷,“千年古镇”“百年公馆”的风貌悄然发生嬗变,不断展示出新气象。

老公馆,新故事

作为中国唯一一座博物馆小镇,以公馆老街、刘氏庄园博物馆、建川博物馆为空间基础划定的博物馆群落,是安仁古镇最核心的文化资源,也是古镇改造和“三文”产业开发的关键所在。

经过3年多的努力,已经取得的成果是显著的。以古镇树人街上7座比邻而立的公馆为例,道路一侧的4座公馆,白天是威士忌思想空间、徕卡博物馆、红酒博物馆,到了晚上则为《今时今日安仁》的实境演出提供了移步换景、沉浸式体验的空间。

道路另一侧的3座公馆,经过“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完全可逆”的改造提升与活化再利用,形成了中国首个公馆式精品博物馆——华公馆。

同样的方法,也体现在古镇3条老街、13座公馆、210余间商铺、15.8万平方米历史街区的整体改造修缮中。

老建筑、老街区改造完成后,如何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公馆建筑中恰如其分地植入文博产业,依托文创夯实博物馆内容,依托文旅拓展博物馆形态,将文化体验纳入“三文”融合发展的全过程,考验着新型博物馆运营者的眼光和能力。在乔晓燕看来,安仁在这些方面的探索已经初见成效。

一方面,华公馆、万里茶道·中国茶空间、央视《国家宝藏》首个线下体验馆等博物馆,在开设主题特色展览之余,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展陈模式,积极探索“博物馆+”新型消费体验场景和空间美学实践。

另一方面,考虑到安仁古镇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华文化促进会、华侨城、大邑县还在拓展文博产业孵化服务平台方面进行了规划建设,力图为艺术作品的创作、展示与销售提供全产业链的资源聚集。

例如,在美术作品和文创产品的原创生产上,安仁古镇依托国内九大美术院校,组建了中国公共艺术创作供给基地、中国青年艺术家美育联盟等平台,为文博内容的艺术化呈现提供相应的扶持,希望以此吸引艺术家入驻安仁,形成人才和产品的集聚效应。

同时,在扶持服务艺术家创作之外,它们还与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等单位合作,在安仁建立了西部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西部文化藏品拍卖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三大国际性平台,并举办安仁双年展、文化名镇博览会、安仁论坛等品牌活动,将文博产业延展至文化交流、产权交易、拍卖收藏、主题会展等纵深领域。

枝头绽放的百年黄金桂,被制成创意性香囊,供人们玩赏;首次落户安仁的“万里茶道·中国茶空间”,运营一年间便成为成渝都市年轻人品茗赏乐的网红打卡地;古镇推出的青梅、蓝莓两种果酒,以“公馆”“旗袍”符号为设计元素;已连续举办七届的“穿上旗袍去安仁”大型情景体验活动,风情万种,观者如堵……特色浓郁、丰富多彩的产品和活动,也让安仁古镇的文创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文化产业的落地和健康发展,重在有高质量、多样化的产品,合理的价格体系,形成稳定的市场规模和运营范式。”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全国非国有博物馆协作体执行主席郭杰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数据显示,2018年安仁古镇及周边景区共接待游客668.5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31亿元,文旅产业的成绩可圈可点。

此外,安仁也成为了成都唯一一个以“文博文创”为主题的市级产业功能区——安仁·中国文博文创产业功能区,并承担着先行先试的任务。

让老百姓成为最大受益者

成都西岭雪山风景名胜区(安仁古镇属该区辖内)管委会主任孙海彬曾在安仁古镇工作多年,如今他还清晰地记得3年前古镇街巷上的景象。

“当时整条树人街上都是卖臭豆腐的,老百姓在自家房子前搭一个摊位,能赚10块就赚10块,也谈不上有什么整体业态规划。”孙海彬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华侨城等企业入驻安仁之后,孙海彬明显感受到古镇街巷风貌发生了变化:“老百姓对此的感受是最深的,企业对开发的铺面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后,周围的居民看了也愿意去调整自家的店铺风格和业态;在政府、企业的扶持引导下,整个街区很快就不一样了,也吸引了不少镇上的年轻人回乡创业。”

对于当地居民而言,更为深切的改变还体现在生活条件的改善上。例如,针对安仁古镇核心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华侨城对街区供排水系统、道路交通、电力、燃气管道等方面进行了规模化投资改造,让原住民用上了更加稳定、清洁的能源,享受到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华侨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段先念介绍,自2016年以来,华侨城每年都对安仁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居民生活设施投入大量资金,“作为文旅央企,在承担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职责的同时,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和生产,更是我们最大的梦想。要首先让当地的老百姓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然后是商家,最后才是华侨城的平台公司。”段先念说。

按照产业划分,以斜江河为界,安仁北岸的古镇景区以发展文博旅游为核心,覆盖4000多亩土地的南岸片区,则侧重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农业问题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合理利用华侨城积淀多年的文旅资源来引领乡村发展、赋予农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价值,是破题的切入点。

“我们用文旅文创赋能安仁南岸片区的建设,形成农旅融合特色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华侨城西部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大帆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具体而言,华侨城在南岸美村打造了锦绣安仁花卉公园,以此吸引客流,提升南岸片区的品质和热度。自2018年底公园开业以来,已接待游客约85万人次。张大帆透露,公园建成后,九成员工都来自安仁本地。

除了拉动当地就业,华侨城等企业还与南岸本土乡民和回归乡村的新乡民一起营造了“共建共营共享”的耕学农场、彩林种植、艺术花田等景观农业,以及林盘庄园、乡苑酒店、艺术公舍、乡村生态博物馆等业态,重构了乡村田园美好生活,以乡土休闲体验产品,推动消费场景拓展,扩大村民增收途经,有力带动了农民致富。

据华侨城统计,如今安仁全镇居民直接从事文化旅游的从业者占36.9%,间接从业者占23.1%,文旅对经济和就业的贡献率超过30%。

成都安仁锦绣田园绿道

创建“两院”,打造“小镇美学榜样”

沿着安仁镇迎宾路一路走去,很快就可以看到由大邑县宁良实业公司旧厂房改造的安仁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在园中,坐落着“成都市锦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培训学院”和“成都市蓉创城乡社区空间美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两院”)。

“两院”是根据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安仁调研时的提议,由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主管,大邑县委、县政府联合有关专业机构于今年4月组建的,以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基层从业人员为主要培训和服务对象,采取“党政引导、社会领办、市场运作”的运营管理模式。

“特色小镇建设要做到‘小而美’,这里的‘小’比较好控制,而要达到从里到外的‘美’,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这就要探索有效的路径和抓手,其中的关键要素是人,特别是要打造一支具备‘美好城乡’治理建设能力的基层干部队伍和带头人。”大邑县委副书记、县长连华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两院”集结了中华文化促进会、安仁智库、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多个机构的专家学者和专业人才,培训课程除了城乡治理基础理论、政策解读、规划和文物法规等内容以外,还重点涉及公共艺术在社区治理中的应用与实践、老旧院落有机更新案例分析、建筑艺术与社区营造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为什么‘两院’要聚焦社区基层干部?因为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社区里都有哪些资源,什么东西要保护、不能拆,怎样动员居民,如何挖掘社区中的‘美’和‘好’,怎样合理运用社区空间去营造美,这些具体的问题都需要社区基层干部来实际操作。”兼任成都市锦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培训学院名誉院长的郭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据“两院”负责人、安仁华侨城党支部书记向雪松介绍,“两院”教学还有一大特色,就是把课堂搬到幸福公社、清源社区等成都市示范社区,“特别是空间美学研究院,我们会在古镇里的安仁书院、华公馆、万里茶道·中国茶空间、方知书房、南岸美村乡村客厅等特色教学场所给学员上课,让来自基层的干部在这里感受艺术和文创氛围,对社区空间美学进行沉浸式体验和学习。”向雪松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据统计,“两院”成立6个月以来,已开办各类培训班20余个,培训学员达1000余名,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连华看来,“两院”是学习的平台,更是资源输出与转化的平台:“我们大邑县有个庙湾村,‘两院’培训一结束,村干部就直接邀请讲课老师去村里上课,现在村里已开始设计自己的社区营造项目了。”

2018年9月,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在第三届安仁论坛上提出了“小镇美学”的概念,并组织专家团队开始制定“小镇美学”的中国标准。今年7月,中华文化促进会启动了全国“小镇美学榜样”征集活动,该活动旨在“关注乡村文化复兴,聚焦乡土美学榜样”,第一次把美学概念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引发了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者们的积极参与。

“经过辛勤耕耘,如今的安仁,不仅风貌美丽、生活美好,就是从美学视角来看,也是传统与现代交融、市井与乡风映照,我们要去努力争取做这个榜样。”安仁镇党委书记陈建刚笑着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乔晓燕也说:“现在的安仁从干部到群众,大家都在努力去学习美、创造美、建设美。”

公园城市的安仁表达

近日,东南大学建筑运算与应用研究所的团队,正在安仁南岸的乡村绿道一带,忙着打造“林·盘”艺术装置:四条钢柱托举起象征林盘的造型,在金黄色稻田的映衬下,显现出力与柔的对应关系,颇有几分乡趣。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天府新区视察时,首次提出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特别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

林盘是川西生态文化和乡村文化的代表,“林·盘”艺术装置的设计灵感便源于此。保护、传承和提升 “川西林盘”文化,建设“推窗见田,开门见绿”的生态环境,正是华侨城和大邑县在安仁南北两岸践行“公园城市”理念的一个缩影。

具体而言,安仁北岸片区由安仁华侨城与大邑县政府联手提升改造原有的绿化空间,在重要节点、居住片区、古镇内部打造了若干绿地和小游园;南岸片区则以乡村绿道为游览线,串起了锦绣安仁花卉公园、林盘庄园、景观农业等区域,形成了安仁公园城市建设的主体脉络。

安仁华侨城经营管理部总监付金山常在南岸片区办公,他留意到,南岸乡民非常享受周围生态环境的变化。

“走在绿道上,常能看到来散步、锻炼的当地居民,还有朋友会在花卉公园拍摄小视频传到网上,标题都是‘我家的前花园’‘后花园真美’这种自豪的表达;环境的改善、业态的丰富,大家能都感受得到。”付金山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值得留意的是,安仁南北两岸的公园城市建设,在改善生态、提升宜居度之外,还与古镇的产业升级转型密切相关。

“安仁从民生到生态环境发生的巨大改变,也带动了外界对安仁的关注,吸引了更多企业来到安仁投资、发展绿色产业,促进了古镇新生。”连华对本刊说。

例如,康佳之星安仁创新中心聚焦科技产业与“三文”产业的联动,探索AR、VR技术在安仁的场景落地;而智能设计、智能建造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林盘复兴计划”,则是由安仁华侨城与上海一造建筑智能工程公司合作推动的。

“要着眼‘提质’,瞄准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将产业功能区建设成为‘人城境业’和谐统一公园城市的集中承载地和展示区。”范锐平近日提出,成都市要通过建设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复合的产业功能区,有效破解城市发展困境和社会发展难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安仁古镇和以它为核心的“安仁·中国文博文创产业功能区”,正凭借数年来卓有成效的规划和建设,为“人城境业”和谐共生提供着仍在不断更新的小镇样本。

“无论是华侨城‘文化+旅游+城镇化’的发展模式,还是成都市‘人城境业和谐共生’的治理导向,都是践行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创新举措。而‘安仁样本’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成功案例,其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推广,具有示范意义。”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员冯奎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据了解,发轫于安仁的“万里茶道·中国茶空间”“方知书房”“南岸美村”“《国家宝藏》线下体验馆”等品牌项目,近期即将走出安仁,在江苏扬州、云南普洱及长三角地区落地。在这一条以轻资产运营为特征、以优质品牌和管理模式输出为方向的产业之路上,千年安仁古镇又踏上新的征程。(《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李璇、特约撰稿张潇研│四川成都报道)

关键词: 成都安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