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暴力伤医” 还应该做些什么?

10月14日,在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卫生院,临沂市人民医院眼科医生为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做手术。新华社发(房德华 摄)

22日

“医闹”之患屡禁不绝,严重影响了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据新华社获悉,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二审稿明确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

草案二审稿提出,医疗卫生人员的人身安全、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场所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场所,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扰乱其秩序。国家采取措施,保障医疗卫生人员执业环境。

政策:国家曾发布多项举措保护医师人身安全

其实,在这之前,国家部委为了维护医疗场所秩序就曾发布过多项举措。

2012年4月30日

,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要求公安机关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维护医疗机构治安秩序工作。

2014年4月28日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公安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明确了六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的定罪量刑标准。

2016年3月30日

新华社记者从国家卫生计生委了解到,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维护医疗秩序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做好维护医疗秩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工作,依法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2016年7月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方案》,选派优秀民警和辅警进驻医疗机构。

2018年10月16日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发改委方面获悉,国家发改委、央行、卫健委、中组部等28个部门联合签署了《关于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

调查:“暴力医闹”为什么会屡禁不止?

但与此相对的,医疗场所暴力事件仍时有发生,为何?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的医护人员看来,造成“暴力医闹”多发的第一重误解,是一些人缺乏医学知识,进而对医护人员诊疗行为进行“有罪推定”,比如在了解具体情况前,就武断地认为“医生故意黑心收钱”、“故意延误病情”等。

医护人员认为,造成“暴力医闹”多发的第二重误解,是认为“行政、司法等力量与医院勾结,包庇医院”。

造成“暴力医闹”多发的第三重误解,是部分患者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认为医院或政府会因‘维稳’需要,同意患方不合理需求,认为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

影响:“医闹”有多严重?看看你就知道了

新京报援引2017年发布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在全国30个省份的2800多名医生中,有83.4%的医生经历过医疗场所暴力行为,24.1%曾遭受过身体攻击。

钱江晚报报道称,医闹对正常医疗秩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医护人员的职业尊严受到污辱,身体受到伤害,甚至因此付出生命和鲜血的代价,医闹打乱正常的医疗秩序,让医院苦不堪言。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可能孕育出理性负责任、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医患关系,反而会让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让医疗纠纷升级为治安事件,甚至变成刑事犯罪,增加了社会运行成本,加深了医患双方的隔阂。

举措:减少“暴力伤医”,还应该做些什么?

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国家层面为保护医疗人员人身安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外,还有哪些措施能减少“暴力伤医”?

增加医疗在财政投入中的比例

中国青年报援引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医务处负责医院纠纷工作的郭绍来提出的四点建议:一是,防止出现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向医院索要不合理赔偿甚至救济的现象;二是,“媒体对医疗纠纷的报道要客观、科学、准确、公正”;三是,加强医务人员执业能力培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四是,“应整合现有医疗损害司法鉴定和医疗事故鉴定的优势,建立统一规范的医疗损害司法鉴定制度”。

制定独立的赔偿机制

此外,他还建议法院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时,,区分医疗损害的特殊性和考虑医疗行业的公益性。同时设立赔偿金的支付监管制度,确保专款专用。(据新华社、北京青年报、中国青年报、钱江晚报等报道)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