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行业呼唤高端人才

  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治疗区,患者正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进行膝关节等速运动训练,增强关节活动度和肌力。
  本报记者 邱超奕摄

早做康复避免失能

康复治疗有客观的评价指标,按照北京市卫计委推行的“巴氏指数”来打分,经过康复治疗,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会有明显提高

王华荣今年78岁,退休前是北京朝阳区新源里中学的教师。去年6月的一个早晨,王华荣起床感到难受,老伴万有善扶她去厕所,发现不能站立,于是就近把她送到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医生诊断为脑血栓。医生告诉万有善,王华荣错过了溶栓的最佳时机,建议保守治疗。

后来,王华荣身体情况恶化,从偏瘫变成全身瘫痪,在医院重症监护室住了5天。“我一点儿都动不了,胃管、尿管插在身上,只有脑子是清醒的,说话也不清楚,感觉做人的尊严全没有了。”想起这段经历,王华荣不禁掩面哭泣。

“像她这种情况,还可能站起来吗?”万有善向神经科医生打听。医生回复说,站起来希望渺茫,能坐起来就不错了。

一个月后,王华荣依然瘫痪在床,全家商量后,决定把她送到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试试。医院派来了康复服务顾问卢昕,一直陪伴在王华荣身旁,帮忙沟通病情、联系车辆,使她的情绪慢慢好转。

王华荣入院后,康复医生张新和王华荣的家属共同制定了一套康复计划。“张医生了解病情后,认为我老伴康复的希望很大。短期目标是半个月能站起来,长期目标是争取恢复基本自理能力。”万有善说,康复做了一周多,王华荣果真站了起来;一个月后,能扶墙行走。

确定康复目标后,张新根据进度,安排了一份课表,包括肢体康复、言语治疗、心理治疗、音乐治疗等,康复团队里的医生和康复治疗师每天都会根据课表执行计划。“除了肢体康复,音乐治疗和心理治疗作用也很大。”王华荣说,“音乐治疗师让我跟着节奏唱歌、运动,心理治疗师帮我释放压力、树立信心。”

住院第五个月,王华荣已经能自己走路、穿衣、上厕所,康复计划设定的目标基本实现。“如果不做康复,我极可能还瘫痪在床,这不是我一人的事,会长期拖累家人。”

“我都准备好推轮椅陪她一辈子了。”万有善说,没想到老伴真能重新站起来。“进医院时,她是躺着来的,出院时是自己走出去的。”

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主任周景升介绍:“康复治疗有客观的评价指标,按照北京市卫计委推行的‘巴氏指数’来打分,经过康复治疗,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会有明显提高。”

宋紫绮是北京某投资公司白领,今年1月,她在自家停车场因意外导致左脚踝骨折,被紧急送往朝阳医院手术,往脚踝处打了3块钢板。

“第二天,我看着肿胀的伤口,非常害怕落下残疾,没法正常走路。”宋紫绮说,“朝阳医院骨科副主任周君琳安慰我,手术很成功,不过还要重视术后康复,可以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专业治疗。”

骨折前,宋紫绮并不了解康复治疗,考虑到自己行动不便,就听从建议住进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君琳大夫每周会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她的病情,康复治疗师杨建伟也会每天带她做物理治疗。“3个月来,康复的体验和效果超出我的想象。”

“她属于康复及时的,现在已经开始训练爬坡和走路。如果当初术后直接回了家,可能今后爬坡、上楼、下蹲都很成问题。”杨建伟说。

康复人才无法“速成”

物理治疗师要反复扳动患者的手臂或腿,这既是需要技术的脑力活,也是很有挑战的体力活

“康复治疗能减轻后遗症、避免残疾,乃至让瘫痪的人站起来,这离不开康复治疗师的专业技能。”和睦家康复医院副主任治疗师邓家丰说,康复治疗的技术要求非常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康复知识,还要掌握相关临床知识。“以常见的前交叉韧带修复重建康复为例,治疗师不仅要知道何时做被动训练、何时做主动运动、何时负重,更需要判断患者是否有其他合并伤,进而采取不同的训练措施。”

“一些患者和医学人士对康复治疗师不了解,认为我们没有处方权,是干体力活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作业疗法科主管治疗师张超解释,在专业上,康复治疗师不是“速成”的,需要4年本科学历,还有1年的规范化培训,算下来“出师”至少要5年,这还不包括选择攻读硕士、博士的康复治疗师。

康复治疗师的工作强度非常大。比如物理治疗师要反复扳动患者的手臂或腿,这既是需要技术的脑力活,也是很有挑战的体力活。他们经常要勾着腰、抬着手,因此不少康复治疗师自己也患上了腰椎病、肩颈病。在博爱医院的作业疗法科,45位康复治疗师要照顾约600位患者,平均每位治疗师每天照顾近14人,以每人训练45分钟算,工作量真不小。“我们干得很辛苦,而且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毕业生又很紧俏,好多人还没毕业就被医院抢光了。”张超说。

“康复治疗师的劳动价值体现得不够。”张超说,他们的收入与同等职称水平的骨科医生相差3倍不止,与一些康复医疗发达地区的康复治疗师相比差距更大。“北京一些公立医院,刚入职的康复治疗师月工资仅3000元左右,其他省份可能更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师对患者做一对一徒手训练,体力消耗很大,50分钟的训练只收取20元,无法体现技术和劳务价值。

在和睦家康复医院这类非公立医院,康复治疗师的劳动价值以更多方式得到体现。以物理治疗为例,公立医院做一次45分钟的偏瘫康复治疗,收费约100元,和睦家收费要高出许多。另外,和睦家康复医院的康复治疗师不仅可以直接接诊医生转诊的患者,还能有更多机会服务需要康复治疗的门诊患者。

周景升认为,在公立医院,由于康复科用药少,经济效益不突出,其床位难以得到保障,容易被边缘化,政策上应予以更多重视,比如适当调整康复治疗收费标准、推广康复科免邀请会诊、加强对双向转诊的政策支持等。

和睦家康复医院院长胡朔文认为,对于康复治疗师的工作,可以设定一套分级考核指标,每一级人员对应不同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有利于人才梯队成长和精细管理。

中国康复科学所所长李建军认为,推进康复行业发展,人才供给是关键。“应突出社会需求导向,动态调整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培养层次、招生规模等。构建康复教育标准,在硬件、师资上严格准入,规范课程设置,做好执业资质认定,在各层面建章立制,把好人才的进口和出口。引进、培养前沿人才,尽快塑造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科领军人物,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2013年,国家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并将康复医学专业纳入其中,每年招收康复医学专业住院医师300余人,为提升康复医学临床诊疗力量提供了人才支撑。

提高患者转诊意愿

满足康复治疗需求,重点不在大医院,而是在基层。基层只有增强实力,才能有吸引力

“满足康复治疗需求,迫切需要强基层。当前我国基层康复仍存短板,应加强基层人员培训,提高技术能力,促进学科建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理事长封国生说。

北京朝阳区的八里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朝阳医院的医联体成员单位,分别是医院骨科和神经科的康复周转地。尽管背靠三甲医院,但吸引患者也不容易。2013年,朝阳医院推行康复转诊到社区之初,没几个患者买账。

朝阳医院骨科主治医师刘洋记得第一次把患者转去八里庄,对方却死活不同意。“他觉得大医院劝他去社区,只是为了清人、甩包袱。我苦口婆心磨了3天嘴皮子,对方才半信半疑同意转诊。”

建立医联体之前,八里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存在实力不强、人才不足等问题,这是基层医疗机构的通病。“从不会做康复到以康复为特色,一路走来,很不容易。”该中心主治医师吴涛说。

“病人不理解,很多人观念中认为看病就得去三甲医院,而且治病、康复要全程包办。早先我们发现,即使病人住进社区,他们有问题还是只愿找朝阳医院的医生。另外,不少康复治疗师认为社区收入低、平台小,没发展前途。一句话,基层只有增强实力,才能有吸引力。”吴涛说。

2013年,朝阳医院派骨科主任医师周君琳担任八里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责任主任,从资源下沉、业务轮转、知识学习三方面入手,带动社区办康复医疗。首先,朝阳医院派4位医生每周到社区查房、延续照顾下转的患者,既使患者安心,又对社区医生言传身教;其次,分批派遣社区医生和康复治疗师到朝阳医院骨科免费培训1年,观摩手术、参与临床,培养综合技能;第三,开放大医院学术交流平台,每周的文献会议或康复专家讲座邀请社区医护人员参加。

朝阳区相关主管部门也给予了政策支持。比如在医联体内,患者下转社区不再受650元起付线限制,提高了他们的转诊意愿;对于医事服务费,医保部门实施分级差别支付,进一步降低基层治疗成本;在社区实施超长处方和统一药品目录,增强基层保障能力。

封国生认为,应提升基层康复人员的待遇,照顾基层人员的职务晋升,并加强与上级医院的业务衔接。社区实力强了,口碑好了,患者自然就愿意下沉了。

关键词: 高端 人才 行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