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风正气助农物质精神双脱贫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柳桥镇普子村花团锦簇,1000多人的村子一改过去垃圾乱扔、脏水乱倒、邻里不睦的状况,互帮互让成为新风气,比产业比致富成为新时尚。村里通过评选孝道人家、家庭示范户,树立了新风正气,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脱贫一直以来都是各政府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四川作为全国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脱贫攻坚是 “头等大事”。2017年四川计划16个贫困县摘帽、3700个贫困村退出、10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如果仅仅靠给钱给物是很难解决根本问题的。四川抓住致贫的根本,提出“四好村”建设,着力于构建长效机制,启动双驱动力模式,通过外驱物质建设,内驱精神构筑,实现真正脱贫。

四川针对本省实际,提出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好村”创建目标,将精准扶贫具体化。如果说“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是通过资金帮扶、物质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等从物质上帮助群众脱贫,是构筑群众脱贫的外驱动力;那么“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就是要以移风易俗为武器,培育群众的良好生产和生活习惯,通过新风尚的构建实现贫困群众精神脱贫,克服“等靠要”等消极思想,构筑群众的内心动力,激发其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期盼和内在驱动。

各地政府扶贫都在不断创新思维,探求脱贫的新路子。不管是物质上、技术上的帮扶,还是设施设备的完善,对贫困地区群众而言都是杯水车薪。每个地方贫困的原因初看各不相同,但仔细分析都是内因在起作用。越贫困的地区,老百姓等靠要的思想越严重,内心对脱贫的信心和积极性并不充分,多数人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触及了贫困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强调解决贫困人口物质生产问题的同时,更注重社会风气,发挥中华民族自力更生、互帮互助等优良传统文化优势,真正实现“授人以渔”,培育贫困群众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真脱贫。

四川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摸索,提出“四好村”建设,就是外强物资帮扶,内构精神动力,通过“农民夜校”、“网上夜校”、农家书屋等建设,从技术上给予专业培训,从精神上不断加强教育。用好的风尚形成良性的社会评价机制,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让群众自发寻求致富道路。四川用积极开拓创新的精神,把好习惯、好风气内化为脱贫攻坚的原动力,开辟了脱贫攻坚的又一条新路子,定能让四川群众从贫困走向富裕。

关键词: 四川 新风 正气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