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时讯!新疆影像记忆⑩| 影像中寻找雷锋,他一直在身边

草长莺飞三月天,正是讲文明、树新风、让雷锋精神吹遍每一座城市的季节。


(资料图片)

一代代“雷锋”始终活跃在我们周围,

活跃在各行各业、大街小巷。

翻开影像,

重温你我身边普通民众人人争当“雷锋”的生动图景。

2008年5月14日,市民张学敏在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流动献血车上为汶川地震灾区百姓献血。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远在千里之外的乌鲁木齐市民,在地震发生的第三天,纷纷走进献血车、乌鲁木齐血站,用实际行动为汶川受灾群众献上一份爱心。

2011年11月1日,巩留县与伊宁县交界处发生了6级地震,”修桥大爷“艾尼亚特修建的桥却仍然通畅 。

36年前,老人艾尼亚特卖掉家里的牛羊,搭建了一座简易的木头桥,让孩子们5公里的上学路缩短到了400米。1984年,他在河上又建起一座木桥。

2008年, 他又卖掉家里的两头牛,加上部分村民集资,建起了可以承载8吨重量的水泥桥。

36年间,艾尼亚特先后修桥7次,从中年修到老年。

2013年11月7日,新疆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钻井社区“巧手妈妈”爱心团队正式成立,来自社区近50名“巧手妈妈”加入到爱心团队之中。

她们发挥自己编织特长,为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为留守儿童编织棉帽、围巾、手套,在冬日里送去温暖。

2014年4月14日,迎面走来一位笑容可掬的老人,她就是王桂珍。

在呼图壁县呼图壁镇双桥社区团结巷,王桂珍的名字无人不知。

在28年的漫漫时光里,她四处奔波忙碌,全力帮助、照料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

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阿同汗”(维吾尔语,意为金子一般的心灵)。

2015年4月28日,阿不力孜在更换前一晚被大风吹坏的国旗。

17岁,阿不力孜从一辆着火的面包车上救出11人。

2001年3月,阿不力孜的地毯厂和服装厂同时开业,招了80多名工人,一半残疾人,一半下岗工人。

2009年到2014年间,阿不力孜捐出的物资和钱款就超过300万元了。

阿不力孜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见义勇为模范”,

2013年他获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称号,被誉为“新疆雷锋”。

2016年6月2日,阿拉尔市的杜瑞强小朋友在新疆塔里木大学哈萨克族学生阿曼·赛提的怀中戏耍。

5天前,阿曼·赛提跳入湍急的水中,和同学们一起救出了卷入水中的杜瑞强。

2017年7月21日, 伊斯马伊力·约赛依为阿克陶县玉麦乡库尼沙克村小学红领巾小课堂的学生讲解数学题。

伊斯马伊力是新疆教育学院一名在校大学生,学习数学专业,暑期一回到家乡就来到阿克陶县玉麦乡库尼沙克村小学义务授课。

2019年1月4日,阿尔法吃完午饭,准备出发。

当年23岁的阿尔法是雷锋车队年龄最小的队员。

学雷锋的道路没有尽头,要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

成为了雷锋车队不变的口号。

2020年1月19日,在沙湾县敬老院的厨房和餐厅里,学雷锋志愿者协会、水利局、中医院的志愿者为了让敬老院的老人过年时都能吃上饺子, 大家用两天时间专门为老人们包饺子。

2023年3月4日,在乌鲁木齐自行车厂家属院内, 志愿者何德平正在与同事利用休息一起清理院落内的垃圾。   

影像里的每一位”雷锋“都是平凡人,

他们用纯粹的温暖感动着周围,

他们用真情书写着”雷锋“的名字 。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

其实雷锋一直都在,

无数普通人正以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从未离开。

监制:王宏

策划:杨涛 丁文

文 :记者丁文

视觉: 梁伟 缪蓉

图片来源:新疆图片总汇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