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奉化:做大笋文章 打造“永不落市”的竹笋市场

“最近上海疫情控制区逐步解封,油焖笋订单多了起来,特别忙。”打通宁波朋果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贤忠的电话,他都没时间多说两句。奉化银龙竹笋专业合作社社长虞如坤,一样忙到没空接电话,“我们培育的新品种笋甜龙笋正是出笋期,很忙”。

在以前,进入5月,不仅新鲜奉化雷笋销声匿迹,家家户户现场烧制加工的油焖笋、羊尾笋也过了销售季。但如今,奉化的超长笋季正一步步走进现实。

油焖笋的生意做大了

奉化雷笋笋肉白色,肉质厚且松脆,味鲜带甘甜,无涩味,含水量高,是奉化区主要特色农产品,在整个长三角地区都有知名度。2年前,“奉化雷笋”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不仅名气更响,“走出去”也有保护了。

自然笋季是十分短暂的,集中在清明前后一个月里。近十多年来,奉化笋农不断改良技术,培育出品质上乘的砻糠雷笋,使雷笋上市期延长了三个多月,在更好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还带火了另一道美味食品——油焖笋。

去年“奉化油焖笋”加工家庭作坊已有500家左右,年产1500多万瓶,年产值逾3亿元,产品辐射上海、北京、江苏、黑龙江等10多个省份。

品牌效应引领质量提升

宁波市奉化提灯山竹笋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袁国炳坦言,从家里厨房到家庭作坊,貌似跨出一小步,但对文化程度有限、市场意识薄弱的普通农民,可是人生一大步。

他告诉记者,一开始,因为没有营业执照、卫生条件不达标、标签不规范等问题频发,有加工户经常被消费者投诉。当地市场监管执法人员上门处罚,很多人还不理解。

“好在通过当地政府部门逐步引导,农民家庭作坊制做的笋越来越经得起考验,大家都赚到钱了。”袁国炳表示,合作社形势好的时候,一年营业额有500多万元,“对农户来说,赚得可比单纯种地多多了”。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8年,奉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便开展了油焖笋专项整治行动,提升油焖笋产业的法治化、规范化、科技化、网络化水平。

去年11月,油焖笋团体标准正式实施,为打造高质量“奉化油焖笋”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3月,奉化区市场监管局组织辖区40余家油焖笋生产企业和小作坊召开《瓶装、袋装油焖笋》团体标准宣贯会,并联合竹笋行业协会推进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监管管理,进一步提高地缘特色食品的影响力。

不仅如此,当下,奉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正指导奉化油焖笋行业相关合作社进行集体商标的申请,通过法律途径保护品牌产权,打赢未来产权战。

保暖大棚种上新品笋

油焖笋的制售,延长了奉化笋的产业生命线。“是否可以引种新笋,进一步做大奉化的笋产业?”作为奉化雷竹培育科技带头人的虞如坤,很早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直到4年前遇到原产福建省的甜龙笋。与笋打交道40年的虞如坤说:“甜龙笋外形似毛笋,出笋期从5月到12月,口味很好,稍微一炒就可以食用,还没有普通笋的涩味。正好可以填补雷笋上市的空窗期。”

记者在银龙合作社改良、培育雷笋的科技基地奉化银龙谷,看到了甜龙笋引种培植基地。基地位于半山,有2.5亩,被高大暖棚包裹得严严实实。

“这笋怕冷,我们的大棚保温做了三层。”虞如坤说,经过4年培育,甜龙笋去年开始产出,目前他们正在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笋的品质及产量。

在虞如坤看来,奉化的土地、气温及水分条件,都要优于福建,他有信心培育出高品质又高产的甜龙笋。他说:“去年收获的笋,最大的有2.5公斤,单价可以卖到200元一公斤。”

从鲜笋到加工笋,从“奉化雷笋”“油焖笋”,到引种甜龙笋,奉化做大笋文章,打造“永不落市”的竹笋市场,未来可期。(王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