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弱有众扶 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新华社杭州9月29日电 题:浙江:弱有众扶 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华社记者李平

线下建设县级“助联体”服务中心、线上建成“浙有众扶”应用、不断拓宽“弱有众扶”工作内容……记者近日在浙江采访发现,浙江正通过多样化保障模式,着力构建“弱有众扶”新格局,切实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本人还没去申请救助,社区帮扶员就主动上门了解情况。”高效便捷的救助让杭州市上城区彭埠街道新塘社区居民郑国羽很惊喜。

今年9月,因高额医疗费用支出,郑国羽的名字出现在“浙有众扶”应用预警名单中,社区救助协理员朱玲收到预警信息后,第一时间上门了解情况,及时为他申请1万余元的临时救助金。

让政策精准找人、让困难群众少跑腿,是浙江打造高效救助体系的重要特点。据浙江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曹渊介绍,近年来浙江省通过建设贯通26个部门数据的“浙有众扶”应用,一方面能及时主动发现就学困难等群体的家庭状况变化,推动救助关口前移;另一方面,群众遇到困难时又可在线上一键申请救助,后台大数据审核通过后,及时给予困难群众个性化救助帮扶。

“对照家庭结构、健康状况、收入等,系统可智能分析困难家庭的实际需求,生成‘一户一策’帮扶建议。”曹渊说,自系统运行以来,累计生成“一户一策”帮扶建议45.75万条,推动社会救助精准高效实施。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级“助联体”工作室一角。(殷跃成 摄)

线上主动发现,线下链接各种资源给予帮扶。为满足困难群众个性化服务需求,浙江近年来在实现县级“助联体”全覆盖基础上,服务网络向乡镇街道等延伸拓展。

“由政府、社会、市场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助联体’,是链接困难群众需求端和救助帮扶供给端的枢纽平台。”浙江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说,浙江通过县级“助联体”已联动社会组织2326家,撬动3100多家爱心企业参与救助帮扶,解决困难群众需求32.28万个。

“物质+服务”的救助模式是浙江拓宽“弱有众扶”工作内容的重要方面。在绍兴市上虞区,当地统筹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力量,探索为6000余名高龄失能老人开展“送餐+探访关爱”服务,及时为特殊困难群体解决助餐、就医、理发等方面需求。

近年来,浙江还将社会救助与“扩中提低”相结合,通过技能培训、产业扶持、共富工坊等方式,帮助困难群体增强自我造血能力。

“浙江将不断提升救助家庭的探访关爱率、发现问题解决率和幸福清单送达率,多措并举增强救助对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浙江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说。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