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食安创建“莆田模式”

构建食安创建“莆田模式”

——我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示范引领”项目显成效

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2016年以来,莆田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主线,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在落实“两个责任”、智慧监管、信用监管、重大活动保障、行刑衔接等领域开展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标准的探索与应用,积累典型案例经验,发挥示范标杆作用,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A

高位推动 分层分级

有力促进“两个责任”落地见效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动员部署,健全工作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各级食安办均成立“两个责任”工作领导小组,有效推动“两个责任”落地见效,实现了企业主体责任和地方属地管理责任的有机统一、相互衔接、贯通协同,做到末端发力,终端见效,确保“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目标”。

分层分级,全面落实属地责任。目前,全市包保干部均已分层分级建立台账,其中市领导包保A级主体,县区领导包保B级主体,乡镇街道领导包保C级主体,村或社区干部包保D级主体,并逐一签订承诺书,确保包保底数和层级明晰,责任到人。2023年第一季度,我市已完成包保主体的全覆盖督导。我市着力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依托全市10394个网格、13.43万个单元的网格长、单元长、网格员,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开展食品安全巡查。将包保工作纳入“全市一张网、全域数字化”总体布局,建设“食安包保督导”模块,分层分级建立涵盖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包保干部档案、包保干部督导检查信息、监督检查信息的数据库。

多措并举,全面压实主体责任。依托一体化监管平台数据库,迅速开展排查摸底、核实,梳理全市3602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督促建立主要负责人负总责,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分级负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市、县两级分别开展全市包保主体集中培训、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培训、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约谈46场次,并利用“省食品安全抽查考核系统”进行考核,全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宣贯、考核覆盖率达100%,有力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地落实。

B

数字赋能 信息共享

打造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共治网

我市注重发挥智慧赋能重要作用,全力打造贯通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覆盖食品安全监管全过程的“智慧食安监管平台”,建设标准统一、便捷高效、安全可控的监管数据共享体系,构建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新格局。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汇集全市食品安全市场准入等基础信息。建立智慧食安监管系统,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协同应用,全市各级食品安全监管单位以此为基础录入监管信息和抽检信息。

建立“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平台,全市642个学校食堂、15家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后厨100%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并接入平台监管。同时,全省率先探索“互联网+明厨亮灶”在网络订餐领域应用,502家网络订餐商家实现入网餐饮服务全程管控。

在部分县区探索应用AI视频分析技术,实现不规范行为和环境异常现象的智能抓拍和即时预警。运行以来,共抓拍预警异常情况25466条,并及时整改。

2015年,在全国率先将食品安全监管融入综治网格管理。2022年,我市着力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建立“单元巡查-问题采集-任务分派-问题处置-核查反馈-跟踪问效”六步工作流程闭环处置机制,截至2023年2月,全市通过惠民宝手机APP采集食品安全事件上传云平台6216条,并做到快速处置。

严格全程管控,强化快速精准追溯。截至目前,全市有7027家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原粮收储加工企业、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追溯系统监管,共赋码53万多条,录入追溯信息7000多万条。

在全省率先建设进口冷链食品管理系统,2021年至2022年,全市累计消毒处理进口冷链食品61批次203吨,采集核酸样本494份,未发现阳性食品;通过系统累计审核进口冷链食品10125批次12522吨,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C

多措并举 整合创新

探索食品安全信用监管新模式

近年来,莆田市健全制度体系,深化机制创新,积极探索食品生产安全信用分类监管最佳路径,取得了信用监管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的良好效果,着力营造诚信企业处处受益、不良企业寸步难行的社会氛围。

我市制定出台《莆田市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 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实施方案》、《莆田市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同时,印发《关于加强重点领域信用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构建了一套“通用+专业”信用精准监管政策体系。

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按照“一企一档”要求建立食品生产企业信用档案,为实施“分类监管、精准监管、智慧监管”奠定数据基础。出台《莆田市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023年完成对267家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评定。

根据日常监督检查等食品安全监管信息,进一步严格信用风险评定,动态调整食品生产企业信用等级。2023年在信用风险初次评定的基础上,根据动态调整标准,将3家食品生产企业由A级调整为B级、2家由A级调整为C级、1家由A级调整为D级。

D

统一指挥 全程管控

实现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零事故”

莆田市高度重视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以极端负责态度、万无一失标准,坚持“三个到位”、实行“三个机制”、严把“三个环节”,出色完成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第25届世界技巧锦标赛、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国际射联步手枪世界杯总决赛、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等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重大活动保障任务。

近年来,共保障重大活动(赛事)20多场次,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件、未发生一起食源性兴奋剂事件,交出了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满分答卷”。

我市坚持“三个到位”,做到责任清晰。指挥调度到位,制定出台《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制度》,明晰“主(承)办单位、监管部门、食材供应商、餐饮接待单位”职责。联防联控到位,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确保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不留死角”“没有盲区”。业务培训到位,组织食品安全监督保障人员、酒店餐饮服务人员培训,明确每个点位的食品安全操作具体要求。

实行“三项机制”,做到流程规范。实行信息报备机制,建立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信息报备制度。实行风险评估机制,组织对食材供应单位、餐饮接待单位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确保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整改消除到位。实行工作评价机制,对保障工作有关人员进行履职评价,及时向有关单位通报工作人员履职情况。

严把“三个环节”,做到全程管控。严把食材来源关,做到每一样食材品种数量清、真实来源清、流转状态清。严把食材查验关,做好快速检测记录,发现可疑食品立即停止使用。严把食材制作关。将全市大型及以上酒店纳入“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截至目前,全市55家大型及以上酒店全部接入平台。

E

创新机制 增强合力

构建行刑衔接工作新格局

公安、检察、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先行先试,2021年1月在全省率先出台食品安全执法联动工作规范,印发《莆田市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试行)》,其中信息共享、提前介入、线索移送等多项制度创新成果,被2021年6月出台的《福建省食品安全执法联动工作规范》采用。

市场监管、检察、公安等部门多次召开联合会商会议,分析研究解决机制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效解决了食品领域部分违法行为涉刑界定问题,消除了执法人员以罚代刑的履职风险,打通了行刑衔接的堵点和难点。

食品案件行刑衔接机制建立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通力协作,不断加大食品安全领域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着力实施大案要案提前介入机制,实现食品案件联合查办无缝衔接。

着力巩固行刑衔接成果,充分发挥莆田市食品安全专家作用,聘请105位专家组成食品安全专家库,对涉案食品是否有毒有害、足以造成严重食源性疾病等进行认定,有效提高了食品案件办理的专业性、科学性、权威性。

加强食品违法案件复议诉讼指导,2021年4月,市法院、市司法局和市市场监管局等三部门联合召开工作会议,按照“过罚相当”原则,结合实际,议定出台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食品案件适用减轻处罚情形规范办法,经验做法获国家总局《市场监督管理半月刊》刊登报道。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