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变“股民” 共奔致富路

□ 本报记者 刘婷婷 通讯员 邓蓉


【资料图】

寒冬腊月,走进襄垣县下良镇东邯郸村良坊农产品有限公司手工挂面加工车间,一排排架子上挂满细长的面条,浓浓麦香扑面而来,师傅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手工挂面的制作。

“制作手工挂面要经过和面、揉面、醒面、摊开、划条、盘条等18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很讲究技巧。”只见挂面师傅贾国华穿着围裙,戴着套袖、口罩和帽子,一边娴熟地拉条、搓条,一边向村民传授挂面制作方法。

今年46岁的贾国华是土生土长的东邯郸村人,从小受父辈口耳相传,他制作的挂面深受十里八乡的青睐。今年年初,贾国华“带技入股”村办企业,通过向村民传授挂面技艺,带领乡亲增收致富。

东邯郸村距县城20公里,全村104户344人,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经济结构单一。

如何实现多元发展?支村“两委”整合资源,牵头组建手工挂面厂,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打造“家门口”产业,吸纳周边20名村民就近务工,把群众牢牢嵌在产业链上,实现经营主体与农户抱团致富。

“酒香也怕巷子深。以前自己加工挂面,产能有限,形不成规模,打不出品牌,效益就相对低下。”对于过去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贾国华感触颇深,“现在村里成立了挂面厂,就和村民们入股加入,一起探讨制作挂面的方法和经验,不仅工作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而且收入也增加了。”

“我和老伴儿都在这里务工,大家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两人一年下来能挣6万元左右,挣钱顾家两不误。”挂面师傅老韩边说边晾面。

为确保村民收入与村集体经济实现“双赢”,支村“两委”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为经营主体,建立“保底收益+盈余分红”机制,鼓励村民以资金、劳务入股,不断激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内生动力。目前,已有45名村民入股。

百年老产业,焕发新生机。“挂面厂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村民共同出资组建,总投资65万元,其中村集体入股27万元,村民筹资38万元,预计年产量10万公斤左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经济合作社理事长赵晋华介绍,“年预计销售额160万元,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村民可根据入股比例参与分红。”

今年以来,东邯郸村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有效整合资金、土地、技术等资源优势,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管理,实现“集体纳个体、村民变‘股民’”,形成全村特色产业从“单打独斗”变为“合力攻坚”的新局面。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镇包村干部崔佳敏表示,下一步,东邯郸村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把传统的手工挂面产业做大做强,倾力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挂面产业链,形成全村共建共享“一把挂面”经济的良好局面,蹚出一条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