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共同把脉深圳都市圈建设,加快推动政务服务“跨城通办”

本文转自:深圳特区报

深圳、东莞、惠州、河源、汕尾五市经济总量占广东的四成,刚刚启航的深圳都市圈备受各界关注。

深圳都市圈如何提质提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现代化和创新型都市圈?正在召开的广东省两会上,在深省人大代表、住深省政协委员共同把脉。

以深圳为核心建立都市圈轨道网络

都市圈建设,交通要先行。省政协委员曲建认为,当前深圳都市圈建设还在初步阶段,当务之急就是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互联互通,加快城际轨道建设,完善都市圈各市间联系,构建1小时交通圈,形成契合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都市圈轨道服务格局。

他建议,构建以深圳为核心,东莞、惠州、深汕合作区为重要支点的都市圈轨道服务网络。加快深圳机场至大亚湾城际、深惠城际、大鹏支线建设,满足跨组团长距离出行需求。开展深莞增城际、广深中轴城际(常龙城际)、塘厦至龙岗城际等规划研究,服务区域创新要素便捷流通。

同时,加强深莞惠间边界地区路网衔接,完善边界道路规划布局,深化龙观快速北延、南光快速北延、盐龙大道北延等跨市高快速路项目规划研究,构建更加畅达的跨市路网体系。

加强重点科创区域协同互动

省人大代表韩俊认为,当前深圳都市圈各市产业和创新协同发展深度不足,产业链分工体系尚未健全,需要从两方面着力。

其一, 依托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加强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等都市圈内重点科技创新区域协同互动,积极推动创新要素流动,共同提升区域创新能级,协同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其二,推动提升都市圈跨区域产业链协作水平,加强各市产业分工合作和产业链协同共建,推动以市场化方式建立“研发、小试、中试、规模化生产”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共同提升区域产业规模和质量。

曲建认为,都市圈内城市要产业优势互补,就要突破行政壁垒,探索投资建设成本分担、GDP和税收等利益共享机制,激发城市群合作动力。

加强优质医疗和教育资源共享

工作在深圳,居住在东莞惠州已成为许多市民的选择。但是,因为跨市人口流动所需的教育、医疗、保障住房等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短板,周边城市支撑服务中心城市发展格局尚未形成,给市民的跨城生活带来不便。

不少代表认为,深圳都市圈要从区域合作到深度同城化,加快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是关键。这需要进一步完善深圳都市圈一体化推进协调机制,研究城市间公共服务合作供给的内容、方式、投入和分配体制和利益补偿机制等,加强优质医疗和教育资源共享,探索建设跨市域的大型安居社区。

韩俊建议,推动都市圈政务服务跨城通办,加强政务服务数据分享,共同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创新服务方式,实现企业和市民跨市异地政务服务高效通办,在交通、户籍、民政等方面实现数据信息互通共享,持续提升“跨城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和覆盖城市数量。

打造都市圈跨江发展轴

都市圈的建设不止于“圈内”。曲建建议,紧抓深圳前海合作区扩容和深中通道即将通车战略机遇,加强与珠江口西岸城市合作,打造都市圈跨江发展轴。以前海为核心引擎,联动东莞滨海湾新区、中山翠亨新区,研究谋划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在他看来,深圳都市圈内外联动发展,可以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制造业优势互补,加强珠江口东岸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与珠江口西岸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的联动;推动前海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开放联动,协力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和支持香港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断提升区域发展一体化水平,打造跨区域协同合作先行示范样板。

(原标题《代表委员共同把脉深圳都市圈建设 加快推动政务服务“跨城通办”》)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舒瑜 周元春 杨丽萍 徐兴东)

关键词: 深圳 政务 委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