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深圳市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举行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刘娥

12月2日,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深圳市高层次人才联谊会、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等单位承办的2021年深圳市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在深圳举办。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新材料新能源上下游企业家,投资机构代表等100多人参加论坛活动。

论坛以“融智创新·实现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高质量跨越发展”为主题,由“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创新交流会”、“深圳市新材料新能源‘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研讨会”等活动组成,同时组织了新材料新能源创新型企业项目路演,并邀请院士、行业专家及企业家前往光明科学城交流考察。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张锦,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朱世平,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科,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材料学院特聘教授骆静利等10多位院士专家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和产业进行了专题演讲。

张锦表示,当前中国石墨烯产业发展“强者愈强”,资源要素向优势地区汇聚,产业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区域分工格局更加明晰。此外,资本投资开始降温,市场趋于理性。传统企业将逐步介入,“石墨烯+”战略有望加快。

朱世平说,高分子材料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广泛,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高分子材料产业世界大国。至于高分子材料在深圳的应用,朱世平重点介绍了被称为“黄金高分子”的聚酰亚胺。他说,这种材料具有优良的高低温性能,耐化学腐蚀、耐辐射,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生产。其团队在进行这方面的研发,可以将其用于汽车零部件、机电器件、电气、柔性显示等行业。

刘科指出,碳中和面临严峻现实,传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中短期内依旧是中国主要能源,碳排放压力巨大,每年人均7.4吨。他认为,甲醇是非常好的液态储氢、运载载体,并提出了基于绿色甲醇的碳中和路径:低成本甲醇作为最好的氢能载体,分布式能源广泛用于基站供电、充电桩建设、数据中心等场合;使用甲醇氢能分布式能源替代一切使用柴油机的场景;和光伏、风能等不稳定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

论坛闭门会围绕制约深圳市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问题以及深圳市新材料新能源中试基地建设可行性进行了研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近20家企业代表和相关院士专家参加研讨。

论坛还发布了《深圳市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年度论文与成果汇编》,本期汇编收录了来自深圳市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56篇优秀文稿,全面展示了2020年度深圳市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科研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市科协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林祥发表致辞,市科协党组成员、驻会副主席张志平主持会议。

审读:喻方华

来源:读创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