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经济将扮演烟台各区市主力引擎的角色

地处烟台的26个产业园区,贡献了该市GDP的半壁江山,占据公共预算收入的六成和外资外贸的七成。园区成为当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术做成年收入20亿元的爆款产品;对一块原始的铝土矿进行一系列全链条深加工,变成高端铝箔,附加值“翻了几个跟头”;在交通发达、气候宜人的黄海之畔划定一片“特区”,打造我国首个海上发射母港……

这些故事都发生在沿海城市山东烟台。准确地说,是发生在其下辖的县市区。烟台下辖五区、代管六个县级市,其中,龙口、莱州、招远是“全国百强县”榜单常客。

县域经济重要,郡县治,天下安。在烟台采访,科技日报记者发现了一个特殊现象:园区成为当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数据显示,地处烟台的26个产业园区,贡献了该市GDP的半壁江山,占据公共预算收入的六成和外资外贸的七成。

园区经济何以成为强力引擎?分布于烟台1.38万平方公里面积上的这些园区有何特色?成为县域经济主战场,这些园区拥有何种发展路径?

依靠全产业链,这里问鼎行业最高水准

在烟台调研,记者发现,全产业链成为各区市的共性选择。

今年5月12日,烟台市召开高规格的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重磅推出《振兴县(区)域经济三年行动方案》,此后,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一度成为热词。有专家认为,在重点领域里打造全产业链,将成为烟台经济一段时期的重点方向。

而园区无疑是这些产业链最好的载体。

梳理中国铝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力量,地处龙口市南山工业园的南山集团绝对不可忽视,其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它作为“中国企业500强”的分量上,更在于其是链式运作的高手。

所谓“链式运作”,即围绕主导产品,向产业链前后端延伸,形成从原料、加工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环顾国内,南山航空材料产业园代表着高端铝品制造的最高水准。科技日报记者在此调研时发现,该园区囊括了航空航天用精密锻件、超大规格特种铝合金材料等10个子项目,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船舶、轨道交通等高端领域。

为确保将高端项目做好,这里聚集了一支由国内外著名铝业专家和专业技术人才领衔的高水平科研队伍。该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强调,自主创新能力是南山产业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

拥有完整产业链条是龙口高端铝产业的特色。长期以来,南山集团在政府支持下,“缺哪儿补哪儿”,最终打造出“能源—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普通铝型材—工业型材和轻合金材料—铝精深加工—铝合金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条。

如今,手握可控性强的全链条,南山航空材料产业园的运行者雄心勃勃,目标直指全球最大的航空航天用铝合金加工基地和国家铝合金材料战略性生产基地。

四张图谱之下,园区成为主力

外界对鲁花集团的最初印象,多是从其花生油瓶身上标注的“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开始的。

黄曲霉素是一种有害物质。历经多年研发之后,在不改变花生油的营养、风味等品质特征的情况下,鲁花集团的“5S物理压榨工艺”成功去除花生油中的黄曲霉素,解决了这一世界性难题。此后,能够去除黄曲霉素的鲁花5S压榨工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刷新了中国食用油行业20多年来的“技术新高”。

在莱阳,鲁花集团依托其打造的多个园区,已经形成了花生从良种培育、繁育推广,到生产加工、市场销售等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在该企业创始人看来,这是其可控战略的重要一环。

在石药集团烟台生物医药高科技产业园里,一款名为“津优力”的新药是这里的明星。这款曾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产品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产权的长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是国家生物1类新药。

去年,这样一款高技术产品为企业换来了20亿元产值。

医药健康产业园是烟台重点打造的四大特色园区之一,而石药集团所打造的园区便是其中代表。无论是“强链”还是“延链”,园区都将扮演重要角色。

全产业链战略,推动着烟台企业从小到大,乃至做大做强。但作为政府,考虑得更加周全。

比如《振兴县(区)域经济三年行动方案》提出,把产业园区作为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各区市将全面推行“链长制”。在绿色化工、黄金、汽车、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实施“强链”“延链”。

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烟台将全力打造优势产业链条,构建产业垂直生态体系,打造产业的全景图、现状图、招商图和创新图四张图谱,建立“链长、链主、链办”“三链联动”的机制,“链长”即市级牵头领导,“链主”指的是龙头企业,“链办”是市级和区县共同组建的专业化工作专班,推动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向县域的园区集聚,使县域的园区和产业链有更强的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可以说,园区经济将扮演烟台各区市主力引擎的角色,被寄予厚望。

一县一园,瞄准“国内一流”

汽车拐进位于山东烟台海阳的东方航空港内,“固体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基地”的牌子甚是醒目。这是东方航天港对外亮出的名片。

海阳“问天”的征程,始于2019年6月5日。那一天,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海阳港作为发射母港,以一箭七星方式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海上发射任务。从那之后,“东方航天港”的建设被摆上日程,并持续加速,时至今日,这里成为火箭生产制造及发射“双料基地”。

这并不是烟台海阳的唯一名片。而烟台海阳的每一张名片,都被装进了一个个园区中,聚全部力量予以推动。

在核能综合利用方面,海阳也走在了全国前列。早在2019年,这里70万平米住宅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核能供暖;今年4月份,覆盖城区450万平方米的核能供暖工程全部启动,年底将实现海阳市核能供暖全覆盖,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5月份,世界首创的“水热同产同送”示范项目获得海阳核电工程验证,通过对核能进行先发电、后制水、再供暖的三级高效利用,首次实现了在“零碳”供热的同时“零能耗”制水,供能面积1万平方米,每日可提供饮用水120吨。这些成就都在海阳核电工业园区内完成。

郑德雁表示,烟台按照“一县一园一业一平台”的思路,把产业链建在园区里,即“一个区市,一个园区,一个主导产业,一个科创平台”,对四个国家级园区、四个国别园区、八个省级开发区、六个省级化工园区、四个特色园区等26个园区,都明确了转型方向和突破重点,推动资源要素向园区汇集、政策措施向园区倾斜。

依托园区建设产业链,这既是“百强县”的常青秘密,更代表着烟台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让人们充满着期待。(记者 王延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