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大气粗”的房企竟然也会面临退市的风险。
12月中旬,沪深交易所发布了改革后的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在财务类退市指标方面,新规取消了过去单一净利润为负、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的指标,新增组合指标,即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将被ST,连续两年则终止上市。
东财Choice统计显示,截至今年前三季度,A股约有55公司营收低于1亿元,且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这其中,出现了7家房企的身影,分别为中房股份、绿景控股、铁岭新城、海航投资、荣丰控股、中迪投资、莱茵体育。
业绩多年不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上述多家房地产企业近年来的业绩已呈现下行的态势。
2014年透露出转型信号的莱茵体育彼时名为“莱茵置业”,其董事长认为房地产将进入白银时代,买地卖房已经是过去的经营模式,注定走不远。
2015年转型体育产业之后,莱茵体育的业绩也同步进入下行通道。
数据显示,2015年-2019年间,莱茵体育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5.28亿元、38亿元、13.24亿元、7.02亿元、1.3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58亿元、0.25亿元、0.29亿元、-0.61亿元、0.26亿元;而扣非后净利润则自2017年起连续三年为负。
截至今年9月份,莱茵体育营收尚不足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22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0.29亿元。
更早开启转型的绿景控股在2016年时因加大房地产存货的销售力度,导致当年业绩同比扭亏,归母净利润从2015年的-2367.79万元大增235.63%至3211.33万元。
2017年-2019年间,绿景控股的营业收入始终在1亿元以下,分别为2206.13万元、1741.43万元、1631.87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326.08万元、7744.15万元、-903.11万元。其中,2018年,绿景控股通过处置多家子公司股权,获得投资收益使其当年得以扭亏。
大幅波动的净利润也让绿景控股成功地规避了此前“连续两年净利润均为负值”的退市风险警示。而2017年以来的三个会计年度,绿景控股的扣非净利润皆为负。
类似的情节也发生在中房股份身上,2014年-2018年间,其扣非净利润连续5年为负,而同期归母净利润则保持着“赚一年、亏一年”的状态,主要方式便是年末通过出售房产扭转亏损。
不过,在退市新规下,“临时抱佛脚”或将失去作用。上交所就财务类退市指标表示,新规明确了净利润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值,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多年来公司通过外部输血、出售资产等盈余管理手段规避退市的问题。本次改革后,那些长期没有主业、持续依靠政府补贴或出售资产保壳的公司将面临股票退市风险。
多年动荡转型
事实上,上述多家如今处境惨淡的房企,基本都经历着艰难的转型。
老牌房企绿景控股1992年便成功登陆了证券市场,是国内最早上市的一批房地产企业,也是较早开启转型的房企。
2010年,绿景控股踏上了重组转型之旅,意欲从房地产开发向经营酒店和写字楼等业务转向,但以失败告终。此后,2011年-2015年间,绿景控股先后尝试矿业、木薯种植及加工产业化项目、医疗大健康等多个领域,皆无疾而终。
频繁的转向也让绿景控股错过了重要的发展期。在多数房企快速成长的阶段,绿景控股便主动停止了发展,2016年,其“房地产存货已经基本销售完毕,仅剩余部分车位及少数商铺”,同时,也“无土地储备,亦无正在开发及待开发房地产项目”。这一状态持续至今。
今年3月,绿景控股再谋转型,欲筹划跨界收购教育资产江苏佳一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但最终该议案未获得股东大会通过。
同样在转型路上坎坷前行的还有莱茵体育。
2014年,彼时的莱茵体育仍名为莱茵置业,但已踏上了转型之路,在当年的年报中确定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两翼”则为体育文化产业及天然气业务。
2015年,随着体育产业政策暖风袭来,冬奥会、篮球世界杯举办权落地等一系列利好出现,莱茵置业于当年8月正式更名为“莱茵体育”,以此“体现公司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当年的年报中,体育产业也成为其着力推进的主营业务。
可惜的是,莱茵体育转型并不如意,体育业务始终未能成为业绩支柱,仍主要依赖地产板块、能源板块输血。
截至2020年6月,莱茵体育已无土地储备,其房地产业务全部为存量商铺和写字楼的销售及租赁。报告期内,房地产销售、租赁收入尽管分别仅实现2518万元、2432.6万元,但均在总营收中占比达45%左右,支撑着业绩。
跨界医疗行业
不同于莱茵体育、绿景控股早早开启转型之路,荣丰控股今年才决定“弃房择医”。5月份,荣丰控股公告称拟收购威宇医疗全部股权。借此,荣丰控股意欲布局医用骨科植入耗材领域,逐步实现医用骨科植入耗材的生产、配送等产业链覆盖。
相较于前述业绩惨淡的企业,荣丰控股的表现则差强人意。2017年-2019年,其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7亿元、2.48亿元、4.19亿元,归属上市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038.38万元、882.81万元、3664.77万元。
不过,到了2020年,荣丰控股业绩出现大幅下挫。截至今年9月末,其实现营收0.44亿元,同比下滑88.21%;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下滑131.7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下滑至-0.29亿元,同比下挫152.72%。
谈及如此大跨步转向,荣丰控股坦言,受行业政策收紧、高资金投入压力及融资渠道有限等因素影响,“无力开拓新项目,目前土地储备少,主营业务及盈利的成长性较弱,公司亟需进行业务转型,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
不过,重组事项尚无更多进展之时,荣丰控股于12月16日发布了出售子公司股权的公告,其表示,“经初步测算,预计本次出售能为本公司增加净利润约人民币4.12亿元”。
在荣丰控股之前,中迪投资也曾尝试转向医疗健康领域。
公开信息显示,中迪投资在涉足地产业务的多年间,业绩表现颇为惨淡,营收增长缓慢,2018年业绩大幅下挫,营收仅2949.27万元,归母净利润亦亏损6079.79万元。
2019年,为推动公司转型,中迪投资与育达健康股东签订《股权转让框架协议》,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育达健康股东合计持有的育达健康100%股权。但该事项很快以失败告终。
尽管收购没能成功,但中迪投资放弃地产业务的决心颇为坚决。
11月初,其发布了关于调整未来经营发展战略规划的公告,其称为尽快回收资金,防止地产项目损失对公司整体经营造成更大的影响,其将对现有各房地产投资项目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全面处置,并不再获取新的房地产开发类项目,退出现有的房地产二级开发领域。
(记者 郑娜)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协委员建议推动出台《重庆市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高质量集聚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2-01-15
- 喷洒消毒剂2.9吨!鹤壁鹤山区对城区公共场所集中消杀2022-01-15
- 大庆两会看检察 | 漫看大庆检察“高光”时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车不用再带身份证了2022-01-15
- 从警前VS从警后,一同追忆那段“芳华”!2022-01-15
- 速看!福州这个路段出行有变2022-01-15
- 【长三角日报】绍兴原市委书记马卫光,任杭州市政协党组书记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区发布关于在外人员返乡有关事项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长春中院首次适用二审民事案件独任制审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检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办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着最深的爱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实现诉讼费缴退费“线上办” 传统线下缴退费功能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响西安部分区县蔬菜滞销,亟需各方助力解决2022-01-15
- 恩施州6个重大交通运输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2亿元2022-01-15
- 【15号用】3岗招聘若干人!45岁以下可报!五险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国际科技合作助推湖南优势领域提升国际竞争力2022-01-15
- 延安城区新增车位3100个 有效破解停车难2022-01-15
- 鸿星尔克入选2021年“诚信之星”!2022-01-15
- 菏泽农商行新兴支行开展包片行政村信贷产品推介活动2022-01-15
- 巩义市:党员“双报到”进社区 为民服务“不打烊”2022-01-15
- 广东珠海1月15日新报告1例本土确诊病例2022-01-15
- 大降价!阜阳即将启动2022-01-15
- 北京专报丨国家卫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续发展,西安疫情进入收尾阶段2022-01-15
- 陕西对符合解除隔离条件人员 落实后续7天居家健康监测措施2022-01-15
- 信阳消防联合多部门 开展应急实战演练2022-01-15
- 城西区:“红色存折”让社区志愿服务更有温度2022-01-15
- 乘动车忘带身份证 可开电子证明2022-01-15
- 陕西组建2400人的省级医疗团队 支援本土确诊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尔塔”与“奥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长 长沙清水塘北辰小学孩子“牵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