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40年 | 陈鸿宇:发挥核心引擎功能,做好区域协调发展大文章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系统总结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和发展启示,不断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提供新的经验借鉴和理论支持,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出水平,深圳特区报联合深圳发布从6月15日起推出“经济特区40年 先行示范再出发•高端访谈”,敬请垂注。

城市依区域而立,区域因城市而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两份重量级文件的出台,深圳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了重要指引。如何理解深圳在区域发展中的定位?怎样推进深圳都市圈建设?深圳在增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方面还需要有哪些作为?带着这些问题,深圳特区报专访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原参事、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陈鸿宇教授。

陈鸿宇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

湾区的强弱并不在于面积大小,人口多寡,甚至是经济总量达到了什么水平,最重要的是湾区的创新能力强不强。一个成型的一流大湾区,应同时是国际科创中心、国际产业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三个中心相互支撑、融为一体,才会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湾区经济体。在国际科创中心的建设上,粤港澳大湾区显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深圳担负的是先行探路的责任使命,将深圳先行先试的经验做法梳理归纳,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为其他地区的现代化实践提供向导。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圳是新时代新一轮思想解放的“核心引擎”。

深圳和香港都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两者共同构成了大湾区的重要核心圈,要重点加强深圳和香港之间的产业、金融、行政体制、城市治理领域的互动、对接,使“港深组团”成为大湾区深度合作的典范。

我国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圳要发挥“双循环”枢纽的功能。深圳能发展到今天,靠的就是一直坚持深度融入对内循环和对外循环,深圳的窗口作用已经由当年开始办特区时的“三来一补”、引进外资,转变为连通国内国际两大市场、激活双循环动力的重要枢纽。

关键词: 陈鸿宇 深圳 核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