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方” 发挥消费券乘数效应激发产业活力

继领导“带头下馆子”之后,多地再推消费券以提振市场需求,广东包括佛山、珠海、深圳等地也纷纷发放消费券。作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引擎,消费这驾马车将再次重启。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

此次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已是既成事实,从消费入手,稳经济增长成为必然选择,指望疫情结束后“报复性消费”并不现实,特殊时期依然需要一些鼓励性政策,减少疫情负面影响、恢复现实购买力。多地推出消费券后,朋友圈有不少人晒“中奖”,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具体效果还有待观察。

各地的一些做法也不尽相同,如深圳有人“中奖”后是喜滋滋到超市买菜;佛山则规定消费券不可用于线上点外卖,仅适用于实体店线下消费;而河北100元面值只能用于冰雪运动的消费,以进一步推广当地冰雪运动发展,等等。

消费券其实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09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外贸易活跃的浙江省首当其冲,对此杭州分两阶段、三批次发放了总额9.1亿元的消费券。最后数据显示,尽管政府努力加大对本土家电品牌等的财政扶持,但最终仍有约80%的消费券流向采购食品饮料等日常生活必需品上;而消费券可抵扣的酒店、饭馆人满为患,五折的《宋城千古情》门票从每日三场演出一度加演至八场。

实际上,生活必需品属刚需,并未受到金融危机较大影响,消费券反而让居民将原本用于购买必需品的钱转为储蓄,反向挤压了消费需求,或者只是挤掉了一部分原有的现金消费,并未给社会消费总额带来增量。对消费券使用的错判,会使拉动消费的效果大打折扣。

这是因为,一些消费券起到的是“替代效应”,但消费券更应尽可能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即发挥“乘数效应”,起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因此,在推动消费券的效应上,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从大宗消费品方面入手,如通过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手机和家用电器以旧换新,等等,这些产品产业链条长,消费券可以带动制造业生产能力快速恢复。

其次,从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产业入手,如在此次疫情中,吸纳最多就业的服务业受到冲击较大,如餐饮、旅游、电影院线等领域,通过发放消费券,扩大全社会消费支出规模,从而刺激相关企业加大投资,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产业脱困。

再比如,在即将到来的清明、五一小长假,需搭乘航班的长途旅游受限,而短线周边游一直不温不火却又大有潜力,若没有刺激,可能不会产生相关消费,但消费券则可以串起餐饮、住宿、交通等,从而激发上下游产业活力。

再次,从消费升级方面入手,例如额度向消费倾向高的消费者适度倾斜,也就是说,一方面,消费倾向度高的消费者,大都是低收入者,消费券发给这些消费者能够发挥最大效用;另一方面,低收入者抗风险能力比中高收入者低,消费券发放有助于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当然,这需要相关部门联合平台企业,根据大数据精准施策。

各地可依据自身实力与财力量力而行,兼顾效率与公平,不失为拉动消费的一剂“药方”。长远来看,消费券还只是一种短期刺激,主导消费的长期因素是城乡居民收入,科学有序复工复产、稳就业,为消费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才能释放出更多的购买力。(记者 郜小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