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将于24日开幕

昆曲、评弹、苏剧“苏州三朵金花”雅韵新唱,芭蕾、交响乐、民族管弦乐“新三朵花”吐露芳华,滑稽戏、群文艺术、诗画歌咏“繁星闪耀”……首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将于24日启幕,古韵今风的苏州在江南文化滋养下分外妖娆。

古今辉映,双面伊人

有一种力量,可以蒸腾千年历久弥坚;有一种情怀,可以穿越时空愈显温暖。粉墙黛瓦石板路,小桥流水傍人家。游走苏州古城区的街巷,常常闪现恍如隔世的感觉。

在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苏州平江路上,每到夕阳西下时,总能体味到深深的乡愁:原本坐在桥边休憩的老人们,或拄着拐杖、或拎着板凳三三两两地回家,放学后玩耍的孩子围在麦芽糖摊子前久久不肯散去,古色古香的镂空花窗里隐约传来评弹的曲调……

从姑苏区老城一路走来,十几分钟就进入苏州工业园区。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在昭示,“白发”苏州依然流淌着新鲜的血液。沿干将路一路向东,跨过碧波荡漾的护城河,一座高楼林立、车流不息的现代之城便展现在眼前。东方之门气势恢宏地矗立在金鸡湖畔,隔湖相望的,是有着“小鸟巢”之称的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文化艺术中心背后,则是最现代化的金融商务区。

古城苏州,近年来在经济稳步增长、民生协调改善同时,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化解高速发展与文化守望之摩擦,留住独特的江南文化记忆,是苏州必须铿锵作答的时代考题。

古今辉映的城市面貌,正是苏州延续千年文脉的一个缩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说,2500多年的文化积淀是苏州的“根”,只有保护和传承好,才能凝聚这座城市的“魂”。

苏州历经千年,然而今日对照绘于南宋绍定二年的石刻《平江图》,苏州古城区的平面轮廓和街巷布局依然如故。苏州碑刻博物馆馆长陆雪梅说,拿着这张近800年前的《平江图》,在古城区不会迷路,甚至2500多年来苏州的规划,街巷、河道和桥梁至今都可一一对应。

保护历史文化传统,并未束缚苏州的经济发展活力。苏州以不到全国0.1%的土地,实现了全国7.7%的进出口额,经济总量更是位居国内同级别城市首位。

已故两院院士周干峙曾说过:经济发展到一定地步,人们一定会反过来追求文化。双面苏州在保护和发展间取得的精妙平衡,实现了对这一规律的超越。

守正创新,兼收并蓄

5月21日晚,参加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暨首届全球苏商大会苏州活动的部分嘉宾,夜游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并欣赏园林版浸入式昆曲《浮生六记》。在“沈复”“芸娘”的引领下,嘉宾在园林里流连忘返,聆听唯美曲调,感受诗情画意。

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说,作为国内首个浸入式戏曲表演,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是苏州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成功实践。

保护和传承并非固步自封,而是依托丰厚的文化积淀,守正创新,打造与时俱进的文化名片,苏州正是这么做的。

苏绣、玉雕、核雕、明式家具等“非遗”项目,是苏州传统文化的精华。该市通过保护生产、完善产品和刺激需求等环节对其进行生产性保护,探索出适合市场规律的经营模式并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在“刺绣艺术之乡”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2.3万人口中,刺绣从业者超过9000人。

今年初,位于竹辉路298号的苏州戏曲传承中心经过改建后焕然一新,正式对外开放。传承中心已有市评弹团、市锡剧团有限公司、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市苏剧团有限公司、市属文艺院团管理中心等单位入驻,将办成艺术殿堂、城市客厅、百姓乐园。

江南文化传承有声有色的同时,苏州还兼收并蓄,营造现代艺术的浓厚氛围。通过探索市、区共建的改革创新建团模式,苏州芭蕾舞团、苏州交响乐团、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竞相“盛放”。

2月8日,苏州交响乐团首次登上纽约联合国总部舞台,将东方中国、天堂苏州的交响好声音向全世界传播。1月15日至2月10日,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开启欧洲巡演,跨越德国、比利时、意大利等欧洲9个国家13个城市,让1.5万多名欧洲观众如痴如醉。5月2日,苏州芭蕾舞团大型原创芭蕾舞剧《唐寅》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上演,这台融合了东方韵味、西方音乐和现代舞元素的芭蕾盛宴赢得了当地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苏州芭蕾舞团艺术总监李莹说,“走出去才能让外国观众了解我们,了解苏州的文化气息。”

古典文化韵味越来越浓,东西文化交融越来越深,苏州古今、中外交融的文化生态正将城市的文化底色不断擦亮。

共建共享,文脉不息

城市空间的保护和再造,是苏州的面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是苏州的灵魂。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最终目的是惠及百姓。

近年来,苏州大力建设城乡“10分钟文化圈”,推动设施布局从“全设置”走向“全覆盖”,努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市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已达到0.4平方米。去年,苏州开展各类惠民展演展览展示活动7万多场次,为基层、农村送书超过30万册,送戏6000余场次,公益电影放映近29000场。

家住苏州工业园区星汉街的林女士对“10分钟文化圈”带来的便利感触颇深。“从我家往东,过一座金鸡湖大桥,有苏州文化艺术中心、金鸡湖美术馆,往西走则有凤凰书城、钟书阁,新城邻里中心里还有图书馆。看书、看电影、音乐剧,甚至看芭蕾舞,都很方便。”

今年,“文化苏州云”平台正式上线,整合了文化名家、艺术普及、非遗传承、文化名录等优质资源和文化活动、文化场馆、文化消费、文化团队、书香苏州等丰富内容,市民根据个性化需求便可“定制”文化菜单,手指轻“点”就能观看演出、报名活动、参观展览或选购文创产品。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文化苏州云”平台已积累用户29.32万人,浏览量达1479.32万;累计发布活动1500余场,线上参与人次超35万;吸引679家文化场馆、249家文化消费商家、145家文化团队入驻,总交易量超2611.43万元。

文化共建共享在惠及老百姓的同时,也在悄然推动苏州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让千年文脉生生不息。

2012年,首届苏州创博会举办。7年来,这个聚焦创意设计产业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展会已经吸引了全球110多万文化产业从业者参与,促成签约项目2100多项,招商落地项目70余个,累计交易额达310多亿元。最近获得票房、口碑满堂彩的国漫电影《哪吒》,其成功的背后便有着苏州动漫企业的“潜心智造”。

苏州市市长李亚平说,即将举办的首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将进一步坚定苏州的文化自信,提升城市品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也必将成为苏州文脉传承的新名片。(记者刘巍巍)

关键词: 苏州 江南文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