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教书15年了。作为语文老师,我也有过困惑——几年前,我在一堂公开课上讲《诗经》文化,同学生一起沉浸在那个灿烂浪漫的诗歌世界中。课后,一位听课老师来找我交流:“赵老师,您讲的文化真精彩,可这个东西高考会考吗?咱们究竟该不该给学生讲高考不考的东西?”
他这一问,问出了很多老师的心声。我所讲的《诗经》文化是之前高考从未考过的。但是,我要讲,因为我知道,能影响人一生的东西并不一定是“考试重点”,但一定是教育的重点。
曾经一些课堂上,有的老师每天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研究各种考试技巧。如果教育忘记了初心,那么学生丢掉的将是他自己。这样的学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心底的波澜,不知道未来的社会需要怎样的素养,只知道低头学习别人教给他的“考试重点”,却不了解知识背后的文化。这不是我们要的教育。真正的教育,给人的不仅仅是知识,还要给人诗和远方、发现美的眼睛、向往美的心灵和创造美的双手。如果一位老师能将学生带到这样的高度,那么他所做的教育正是这个时代所呼唤的。
正在逐步推进的高考改革已经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闪光点。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有一道作文题是这样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请从以上诗句中选择两到三句你特别喜欢的,谈一谈感受。
朋友们看到了吗?高考语文改革,诗歌文化开始受重视了。同时,电视上也推出了一系列优秀的诗词文化类节目。正所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们迎来了一个文化的春天。
今后我再讲《诗经》文化的时候,如果还有人问我:这个东西高考会考吗?我会告诉他:这个可以考,但它的影响不止于考试。它将成为你身体里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伴随你终身。
我想要借助语文的魅力,将祖国文化的火炬传递给更多的学生,让孩子们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并且把文化基因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协委员建议推动出台《重庆市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高质量集聚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2-01-15
- 喷洒消毒剂2.9吨!鹤壁鹤山区对城区公共场所集中消杀2022-01-15
- 大庆两会看检察 | 漫看大庆检察“高光”时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车不用再带身份证了2022-01-15
- 从警前VS从警后,一同追忆那段“芳华”!2022-01-15
- 速看!福州这个路段出行有变2022-01-15
- 【长三角日报】绍兴原市委书记马卫光,任杭州市政协党组书记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区发布关于在外人员返乡有关事项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长春中院首次适用二审民事案件独任制审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检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办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着最深的爱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实现诉讼费缴退费“线上办” 传统线下缴退费功能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响西安部分区县蔬菜滞销,亟需各方助力解决2022-01-15
- 恩施州6个重大交通运输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2亿元2022-01-15
- 【15号用】3岗招聘若干人!45岁以下可报!五险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国际科技合作助推湖南优势领域提升国际竞争力2022-01-15
- 延安城区新增车位3100个 有效破解停车难2022-01-15
- 鸿星尔克入选2021年“诚信之星”!2022-01-15
- 菏泽农商行新兴支行开展包片行政村信贷产品推介活动2022-01-15
- 巩义市:党员“双报到”进社区 为民服务“不打烊”2022-01-15
- 广东珠海1月15日新报告1例本土确诊病例2022-01-15
- 大降价!阜阳即将启动2022-01-15
- 北京专报丨国家卫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续发展,西安疫情进入收尾阶段2022-01-15
- 陕西对符合解除隔离条件人员 落实后续7天居家健康监测措施2022-01-15
- 信阳消防联合多部门 开展应急实战演练2022-01-15
- 城西区:“红色存折”让社区志愿服务更有温度2022-01-15
- 乘动车忘带身份证 可开电子证明2022-01-15
- 陕西组建2400人的省级医疗团队 支援本土确诊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尔塔”与“奥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长 长沙清水塘北辰小学孩子“牵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