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份第一批设备就能进来,年底就可以进行正式生产了!”近日,位于包头稀土高新区中科院2号产业基地里,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项目管理部部长张耀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套全新的生产线将稀土元素成功运用到了钢产品中,生产出的特种钢市场价格有望实现连翻。”
包头稀土高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成立的高新区之一,近年来,稀土高新区始终没有停止管理模式创新的脚步,通过基地承接项目、院企双向对接等机制和办法,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为全区园区的管理创新树立了标杆,提供了发展经验。
基地承接项目 吸引高新产业集聚
科技发展相对落后是内蒙古自治区长期以来始终面临的客观实际,在稀土高新区的发展过程中,引进高新技术和科研成果成为必由之路。
“引进技术之后怎么办,这是我们始终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显然,不能仅把技术拿来就了事,技术转变为生产力,需要硬件作为支撑。”稀土高新区工信安监局对外合作办负责人刘相利说。
结合稀土高新区的科技优势和产业特点,园区管委会规划建设了中科院2号产业基地和上海交大包头新材料产业园,将产业基地作为科技项目转化落地的重要载体,并将这一管理服务模式形成了“基地承接项目机制”加以推广实施。
记者了解到,中科院2号产业基地建设占地120亩,新型稀土镁镍基储氢合金电极材料生产示范线、年产5万台套伺服电机产业化示范线等8个项目已进驻达产。上海交大包头新材料产业园占地50亩,首批年产500吨稀土钛合金产业化项目、年产1000吨高纯氧化铝产业化项目等8个项目即将进驻,目前部分项目已完成设备安装,将陆续投产,这些项目为推动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着重要支撑。
刘相利表示:“建立基地项目承接机制,首先破解了科技成果转化缺乏承接载体、项目没有实施场所的难题,让高新技术有了施展之地;其次,这种管理服务模式也体现了园区管理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依靠园区服务打通了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产业升级的最后一公里。”
院企双向对接 搭建技术合作桥梁
目前,研发机构与企业合作的梗阻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内蒙古的产业发展中。科技成果转化难,一直是当地政府和各级管理部门致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企业自身研发能力普遍较弱,通过自身积累实现转型升级难度很大;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又与企业实际发展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往往无法实际地帮助非公企业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在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非公企业三者之间搭建起有效沟通桥梁。”刘相利分析说。
近几年来,稀土高新区内的稀宝博为、东宝生物等40余家企业先后赴中科院、上海交大等多个院所进行调研、取经及合作项目对接。中科院金属所、上海交大计算机学院等8家院所的20余名专家教授,也先后来到稀土高新区80余家企业进行技术对接近20次。这种互动,为稀土高新区建立院企双向对接机制铺平了道路。
包头易胜云科技公司与中科院电工所、中科院宁波稀土磁性功能材料实验室开展的产学研合作就是范例之一。在中科院的技术支持下,该企业成功研制出一款稀土永磁磁化器产品,将高强度、高矫顽力的稀土永磁材料采用独特的矩阵式磁核组合排列,使得产品具有分布均匀的高强度磁场。记者了解到,该产品可完全替代传统的离子交换水处理器,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生产和维护成本。
近几年,“企业院校行”“院校企业行”成为稀土高新区解决区内企业共性技术需求的实招。通过将活动中搜集的问题分门别类,建立企业科技研发项目库、技术难题数据库和两大院所科技成果数据库,活动有效打通了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信息交流的渠道。
“院企双向对接机制尽管形成不久,已经帮助高新区企业解决了稀土永磁电机仿真设计系统、稀土永磁材料表面防护、生产信息化等10多项技术难题,直接产生了经济效益。事实证明,这项工作机制符合稀土高新区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的区情。”稀土高新区工信安监局科技局负责人王黎莉总结说。
用好政策红利 走特色成果转化之路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的研发机构不断加大稀土资源新材料制备的研发力度,成绩斐然。稀土硫化物着色剂因其着色性能优异、成本低、无毒无害,达到甚至超过了世界环保标准,可广泛用于塑料、塑胶、油漆、油墨、皮革等诸多领域,市场规模达百亿元。
2016年底,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在稀土高新区建成了世界首条年产10吨的稀土硫化物规模化、连续化隧道窑生产示范线,完成了该技术成果由实验室向产业化的中试生产,标志着我国在稀土高附加值下游应用领域实现了又一次原创性突破。随后,该中心又以2000万元转让金额与中科世纪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这也是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在内蒙古自治区技术转移转化额的最高纪录。
上海交通大学团队与中天宏远合作开展稀土氧化物涂层中试及产业化项目,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和地面燃气轮机,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近20项,有效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稀土高新区工信安监局对外合作办张杰介绍说:“通过联合技术攻关,三年内我们与中科院相关院所以及金蒙汇磁、长安永磁等企业联合建设了永磁材料表面防护、稀土永磁电机等5个研发中心,全面提升了稀土材料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支撑服务能力。”
今年,内蒙古自治区将细化政策服务体系,从细节上和重要节点着手,补助和奖励将渗透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各个环节,这也给了稀土高新区建立成果转移转化创新机制更大的信心。
“园区健康快速发展和区域产业升级,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是关键,只有在这一领域内不断进行机制创新,才能在发展上占有先手。除了与国内高校、研发机构开展共同技术攻关和共建创新平台,我们还将用好自治区最新出台的服务政策,倾力以资金和政策红利助力园区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走出具有稀土高新区特色的成果转化之路。”刘相利说。(记者 张景阳)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协委员建议推动出台《重庆市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高质量集聚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2-01-15
- 喷洒消毒剂2.9吨!鹤壁鹤山区对城区公共场所集中消杀2022-01-15
- 大庆两会看检察 | 漫看大庆检察“高光”时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车不用再带身份证了2022-01-15
- 从警前VS从警后,一同追忆那段“芳华”!2022-01-15
- 速看!福州这个路段出行有变2022-01-15
- 【长三角日报】绍兴原市委书记马卫光,任杭州市政协党组书记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区发布关于在外人员返乡有关事项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长春中院首次适用二审民事案件独任制审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检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办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着最深的爱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实现诉讼费缴退费“线上办” 传统线下缴退费功能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响西安部分区县蔬菜滞销,亟需各方助力解决2022-01-15
- 恩施州6个重大交通运输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2亿元2022-01-15
- 【15号用】3岗招聘若干人!45岁以下可报!五险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国际科技合作助推湖南优势领域提升国际竞争力2022-01-15
- 延安城区新增车位3100个 有效破解停车难2022-01-15
- 鸿星尔克入选2021年“诚信之星”!2022-01-15
- 菏泽农商行新兴支行开展包片行政村信贷产品推介活动2022-01-15
- 巩义市:党员“双报到”进社区 为民服务“不打烊”2022-01-15
- 广东珠海1月15日新报告1例本土确诊病例2022-01-15
- 大降价!阜阳即将启动2022-01-15
- 北京专报丨国家卫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续发展,西安疫情进入收尾阶段2022-01-15
- 陕西对符合解除隔离条件人员 落实后续7天居家健康监测措施2022-01-15
- 信阳消防联合多部门 开展应急实战演练2022-01-15
- 城西区:“红色存折”让社区志愿服务更有温度2022-01-15
- 乘动车忘带身份证 可开电子证明2022-01-15
- 陕西组建2400人的省级医疗团队 支援本土确诊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尔塔”与“奥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长 长沙清水塘北辰小学孩子“牵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