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英善和他种下的树。 |
一双手的力量有多大?
眼前这双普通的手,满布老茧、粗糙干裂,却几十年如一日,种下了100多万棵树。这双手的主人,就是62岁的林业工人张英善。
几十年来,这双神奇的大手,让山又绿了起来。
眼前这双手——手指肥大、关节突出变形,皮肤干硬得像是覆了一层又一层老茧,一道道纹路又粗又深,活脱脱一节历经几十年风雨的老树皮!
这双手的主人,是62岁的张英善——黑龙江伊春乌马河林业局一名普通的林业工人。几十年来,经这双手,有100多万棵树苗被栽种下来,长成满山的郁郁葱葱。
“树怎么可能‘采之不竭、用之不尽’呢”
时间的坐标移动到1975年。
张英善加入了浩浩荡荡的“采山”大军。“采伐、跟车、集材、归楞……啥活都干过!”眼前的张英善干瘦佝偻,但精神头很好,“当年口号喊得震天响,‘采之不竭、用之不尽’,两手感觉有使不完的劲。”
可砍着砍着没几年,这双大手就“使不上劲”了。“砍多、种少,眼瞅着山就越来越秃。”老人头一梗、手一摆,“树怎么可能‘采之不竭、用之不尽’呢?这样下去,要断了子孙路啰。”
那时候的伊春确实“感冒发烧”了。开发建设几十年来长期“唯木独大”、把过量采伐森林当做“金山银山”,吃到了大苦头:产业结构严重畸形、可采资源又几乎枯竭……火车不再响,何来“黄金万两”?
多砍树还是多种树?对伊春来说这是一个必答题。为了治好“感冒”、持续发展,伊春开始采育兼顾。“砍还是照样砍,种树慢慢多起来了。”张英善也放下了斧头锯,揣着小镐头,加入到“种山”大军之中。
可让人头痛的问题又来了。“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大家伙儿种树积极性不高。树苗成活率很低——‘一年青、二年黄、三年见阎王’!”张英善痛惜地摇摇头,“我还亲眼见过有人完不成任务,就把剩下的树苗给埋土里了。”
“这样搞法有啥意思?还不如不种!”说话间,张英善那双大手又放在膝盖上了……
“倒要让人看看成活率到底咋样”
一年青、二年黄、三年见阎王?张英善偏就不信这个邪!
1981年,25岁的张英善主动向林场提出,承包育林!“挑个头种几十亩林子,倒要让人看看成活率到底咋样。”张英善不管不顾旁人的闲言闲语,一门心思就想把树种活种好,一口气就包了50多亩地。
“他这是自找罪受!”老伴燕大娘在一旁“数落”张英善,“说是承包经营,实际上也就比别人多挣一点工资。这哪是想着挣钱,还不是心疼栽不活的树?他就是倔!”
为了种好树,张英善很是和自己“过不去”。凌晨2点多,天还不见亮他扛着树苗进山了,山路崎岖,最远要走近2个小时;为了抢时间,在山上一待就是一天,馒头就点水就是全天伙食;春天林区湿度大,一天下来衣服就没有见干的时候……张英善回忆,有一回突降暴雨,浑身淋透,涨起来的水又把过河的木板给冲跑了,只能咬着牙蹚水过河,“那种冰冷刺骨的感觉,你们年轻人怕是体会不了”。
种树是个纯手工活儿,最遭罪的还是他那双手。“一天得种1000多棵树。”张英善告诉记者,春天最好的栽种期只有半个月,要是不抓紧,树种不完,成活率也上不去。
一天种1000多棵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张英善的双手要在土里反复插上几千次——挖坑得用手,坑里的小碎石得用手挑出来;为了不窝根,树苗得用双手小心翼翼送进坑里;泥土回填、压实、扶正,哪个环节都离不开手……哪怕是机械手,一天几千次下来都得“重启”,更何况这是一双肉长的手啊!
张英善的手,布满老茧,粗糙干裂。“这都是种树落下的!种树的时候,手就没见好过,几十年都这样。”燕大娘心疼地说,“为了治皲裂,每个关节都要缠上线,破了就再缠。好几个月过后,伤口才会慢慢愈合。”
就是这样一双不知疲倦、伤痕累累的大手,第二年就交出了让人叹服的成绩单。“开春林场一检查,树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张英善挑了个好头,原先还在观望的一些工友也跟着干了起来,慢慢地整个乌马河林业局就开始推广这种做法,树木成活率随之高了起来。
“没想到这些年竟种了100多万棵树”
从1981年到2006年,张英善手上的皲裂反反复复不见好,背也慢慢往下弯,但他种树的脚步从未停过。20多年,他总共承包了4800多亩林地,不经意间就种下了一片绿色海洋。
“按一亩地平均200多棵树来算的话,自己都没想到这些年竟种了100多万棵树。”张英善腼腆地搓着手,“也不为啥,就是想着要把树种好。让山别秃了,给子孙留点绿。”
“原来啥也没有,你看现在这片林子多好啊!”寒冬时节,记者跟着张英善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厚厚的积雪进山,在一片落叶松前,他停下了脚步:“瞧!这是我1985年种的树。”张英善双手抚着其中一棵粗壮的落叶松,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般爱惜。
2011年,因为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55岁的张英善退休了,可他的手却闲不下来。
为了方便照看自己种下的树,他特地在林子旁建了个土房子。每到春天,张英善会骑着摩托车进山补种几千株树苗;秋冬季,他就徒步进山清理藤条灌木、捡拾垃圾。“这些灌木都得及时砍了,不然就跟树木抢养分了!”张英善一边挥着镰刀,一边介绍这是哪年种的、那又是哪年被风刮倒的,如数家珍……
离开张英善的绿色海洋前,记者忍不住又握住、端详这双伟大神奇的大手。
谁能说它不伟大呢?几十年如一日,就是这样一双和你我一样的手,竟然种下了100多万棵树。山又绿了起来,空气也因它而洁净,泥沙不再肆意乱窜。
谁又能说它不神奇呢?——按照科学测算,一公顷森林可以涵养降水约1000立方米,而张英善的双手足足种下了300多公顷森林!这双神奇的大手,一“捧”就“捧”住了30多万立方米的水,相当于一个小型水库的库容……河流因它而丰沛,河水也愈发洁净清澈。
张英善还有一点没想到。几十年来,越来越多和他一样的双手,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2007年,也就是他一次性把100多万棵树交给乌马河林业局的第二年,伊春森林资源历史性实现了“长”大于“消”。如今,伊春森林资源已有3.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高达84.4%,在祖国北疆牢牢筑起了一道维护生态安全的防线。
无数双神奇的大手,让山又变绿了!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协委员建议推动出台《重庆市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高质量集聚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2-01-15
- 喷洒消毒剂2.9吨!鹤壁鹤山区对城区公共场所集中消杀2022-01-15
- 大庆两会看检察 | 漫看大庆检察“高光”时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车不用再带身份证了2022-01-15
- 从警前VS从警后,一同追忆那段“芳华”!2022-01-15
- 速看!福州这个路段出行有变2022-01-15
- 【长三角日报】绍兴原市委书记马卫光,任杭州市政协党组书记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区发布关于在外人员返乡有关事项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长春中院首次适用二审民事案件独任制审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检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办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着最深的爱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实现诉讼费缴退费“线上办” 传统线下缴退费功能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响西安部分区县蔬菜滞销,亟需各方助力解决2022-01-15
- 恩施州6个重大交通运输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2亿元2022-01-15
- 【15号用】3岗招聘若干人!45岁以下可报!五险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国际科技合作助推湖南优势领域提升国际竞争力2022-01-15
- 延安城区新增车位3100个 有效破解停车难2022-01-15
- 鸿星尔克入选2021年“诚信之星”!2022-01-15
- 菏泽农商行新兴支行开展包片行政村信贷产品推介活动2022-01-15
- 巩义市:党员“双报到”进社区 为民服务“不打烊”2022-01-15
- 广东珠海1月15日新报告1例本土确诊病例2022-01-15
- 大降价!阜阳即将启动2022-01-15
- 北京专报丨国家卫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续发展,西安疫情进入收尾阶段2022-01-15
- 陕西对符合解除隔离条件人员 落实后续7天居家健康监测措施2022-01-15
- 信阳消防联合多部门 开展应急实战演练2022-01-15
- 城西区:“红色存折”让社区志愿服务更有温度2022-01-15
- 乘动车忘带身份证 可开电子证明2022-01-15
- 陕西组建2400人的省级医疗团队 支援本土确诊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尔塔”与“奥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长 长沙清水塘北辰小学孩子“牵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