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早晨6点半,在北京市海淀区南平庄西侧的一片平房区里,两分钟前泼在地上的一杯开水,瞬间就成了一小滩冰面,稍不留心就能把人摔个趔趄。中通快递的送货员甄杰已经全副武装好,准备出发了。“你穿得太少了,外面很冷。”甄杰只看了一眼《工人日报》记者的打扮,就作出了这个判断。
有5年工作经验的他,显然颇有应对严寒天气的心得。“想暖和,要穿两条保暖裤外搭一条防风裤,毛衣里面至少套上两个保暖秋衣,脚上还得穿厚棉鞋,外套也必须是防风棉服。”
连日的气温下降让北京开始了“速冻”模式,气温持续维持在零度以下,早晨的严寒更是让人冷得猝不及防,局地低温接近或跌破历史同期极值。在这个“在外稍待一刻,都感觉都冷渗进了骨髓”的天气里,像甄杰一样的快递员正运送着货物,奔走在城市之中……
取货等待,靠跺脚聊天取暖
时针拨向早晨7点,“快,坐上车出发了。先去公司分拣货物”。甄杰一边招呼着《工人日报》记者上车,一边启动车辆。两年来风里来雨里去,快递车车身上早已铁锈斑驳,刺骨的寒风好像总是在寻找攻击人的机会。从四面八方朝着领口、衣袖、裤腿冲过来……不知什么时候碎掉一块的挡风玻璃,在行进中更是形同虚设。甄杰边把脖子缩进厚实的棉衣里,边加快了前行速度,试图想用速度阻挡寒风的侵袭。
一个小时后,到达分拣货物的临时租赁小院,里面早已一片繁忙。4~5个快递员正忙着把货物逐一扫码拣入快递车中。大大小小的货物被冻得像一堆冰冷的石头,驾轻就熟地套上两副劳保手套,甄杰只用不到30分钟就完成了工作。
看到站在一旁的记者冻得直跺脚,甄杰笑着说:“考验还在后头!”和其他往返于公司和配送点的快递员不同,甄杰是一名负责给高校运送货物的驻守型快递员。从早晨8点到晚上8点,他需要一直待在户外,在寒风中,等待学生签收快递。这天是周六,他要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学生们领取快递。尽管8点半,太阳已经升起,路面也能接受一些细碎的阳光。但甄杰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分发快递处并不能体会到阳光的普照。那是学校指定快递员们分发快递的地点——被三栋教学楼包围的空地,夏天能享受到阴凉,到冬天就变成了“冰窟窿”。
像路边商贩一样,把快递分区域摆放整齐,群发短信,便静候学生的“光临”。这便是这些驻守型快递员一天的工作了。
把货物从车里拿出,码放在地面上,5年快递生涯的历练,甄杰已经习惯了这种户外工作的温度。见到有人过来,百世汇通快递员仲秀芝忙过来寒暄,她戴着一顶黑色棉帽,一副口罩护在面部,身着厚实的长棉服,远看像裹着一条棉被在移动。她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尽管全副武装,这样的温度,还是着实让她吃了不少苦头。她已被冻伤了三根脚趾,感冒更是如影随形。她不住地来回踱步、跺脚,嘴里嘟囔着玩笑话:“快跟我聊聊天,暖和一下。”
“跺脚聊天”并不是唯一的取暖方式。仲秀芝说,有的学校允许快递员自由进出食堂、教学楼、超市,但快递员们并不会随意涉足。怕记者太冷,在户外待了1个小时后,甄杰招呼记者去教学楼一层大厅暖和暖和,但他嫌自己身上的制服太扎眼,只待了不消3分钟便出来了。较之堂而皇之的偎在教学楼大厅暖气旁,更多的时候他会悄然跑进厕所里,“那人少,好些。”快递员的本职工作也不允许他们擅离岗位,很多快递公司对丢件有严格规定,如果遭遇投诉,他们将会面临罚款1000元,这相当于一个快递员5天的收入。
不惧寒冷,却怕大风雨雪
刚过11点,记者就觉得小腿以下被冻得失去了知觉。分发点西侧的圆通快递员潘亚北已在学校里收发了8年快递,谈起北京最近的天气,他竟喜上眉梢。“最近天气挺好的,虽然冷但是不刮风、不下雪。”他坦言,冬日里驻守快递员其实更担心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
大风天气里,凛冽的寒风拍在脸上像是刀刮,同时增加了快递丢失的概率,“有的快递比较小,被风一吹就找不到了”。潘亚北的发货区域位于快递分发区的最西侧,两栋教学楼在此处形成天然风口,大风来时,他便把快递车横立于此。
“雨雪都会把快递淋湿,容易损坏快递。2015年那年北京下大雪,积雪的地面如同冰锥,站立时间久了,他的脚便完全僵住,忽地一抬腿,竟然生生撕裂了一道四五厘米的血口。”尽管才过而立之年,华发丛生的潘亚北看起来远比实际年龄苍老。据调查显示,多数快递员都罹患胃病、风湿等职业病,潘亚北亦然。他的肠胃不太好,这一部分是由不规律的饮食造成的。“快递多的时候,一天也顾不上吃一顿饭。”
据《全国社会化电商物流从业人员研究报告》指出,物流从业人员对工作的认可度不高,快递人员有近25%的站点平均工作时长超过12小时,而近一半的站点工作人员工作年限在1年以下。在快递行业摸爬滚打近11年的潘亚北,今年也萌生了去意。以前他都是凭着一股“杀不死我,我就能扛过去”的狠劲坚守在岗位上,但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愈发感觉力不从心。“我想我干不了几年了。”
拿着高薪,却少有劳保措施
下午5点多,身患感冒的仲秀芝坚持不下去了,她准备收拾一下回家。“今天,我送出去50多件货,每送出一件赚1块钱。今天在彻骨的寒风中待了近10个小时,只赚了50多元。”对比下来,甄杰无疑是送件“大户”,他今天送出去约200件货,他准备等剩下的快递被取走。“学生签收快递不规律,我等过最晚的一单是等到晚上9点。”
甄杰告诉《工人日报》记者,日送200单只是他的平均水准,他的最高纪录是双11时保持的1000单,“10分钟就有100个学生找我拿快递,而出去爬楼送货一小时大概能送20来件,这么算下来,我赚的算多的了。”虽饱受寒冷,他仍欣喜于收入。
根据规定,在给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中班、夜班、高温、低温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但记者在调查时发现,这些快递员虽然拿着高薪,却很少能享受到针对于他们的劳动保护措施。记者在调查时发现,这些驻守于寒冬户外的快递员都不知道有低温津贴。
据《校园快递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内地高校包裹数约占全国总量的6%,大学生人均年收快递16个,全国2000多所高校人均网购1100元。 如今北京有些学校已经安装了快递柜,快递员不必在寒风中等候,但有一些大件物品由于无法存放于快递柜,驻守快递员仍然不可或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学校管理的需要和教学用房相对紧张,目前暂时没有考虑到这批快递员户外工作的需要。对于学校来说,帮他们找一个冬日的暖和之地比较困难。”
晚上9点,辛苦了一天的潘亚北准备起身离开,新的一天,能有人给他们提供一间暖心小屋吗?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协委员建议推动出台《重庆市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高质量集聚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2-01-15
- 喷洒消毒剂2.9吨!鹤壁鹤山区对城区公共场所集中消杀2022-01-15
- 大庆两会看检察 | 漫看大庆检察“高光”时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车不用再带身份证了2022-01-15
- 从警前VS从警后,一同追忆那段“芳华”!2022-01-15
- 速看!福州这个路段出行有变2022-01-15
- 【长三角日报】绍兴原市委书记马卫光,任杭州市政协党组书记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区发布关于在外人员返乡有关事项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长春中院首次适用二审民事案件独任制审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检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办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着最深的爱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实现诉讼费缴退费“线上办” 传统线下缴退费功能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响西安部分区县蔬菜滞销,亟需各方助力解决2022-01-15
- 恩施州6个重大交通运输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2亿元2022-01-15
- 【15号用】3岗招聘若干人!45岁以下可报!五险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国际科技合作助推湖南优势领域提升国际竞争力2022-01-15
- 延安城区新增车位3100个 有效破解停车难2022-01-15
- 鸿星尔克入选2021年“诚信之星”!2022-01-15
- 菏泽农商行新兴支行开展包片行政村信贷产品推介活动2022-01-15
- 巩义市:党员“双报到”进社区 为民服务“不打烊”2022-01-15
- 广东珠海1月15日新报告1例本土确诊病例2022-01-15
- 大降价!阜阳即将启动2022-01-15
- 北京专报丨国家卫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续发展,西安疫情进入收尾阶段2022-01-15
- 陕西对符合解除隔离条件人员 落实后续7天居家健康监测措施2022-01-15
- 信阳消防联合多部门 开展应急实战演练2022-01-15
- 城西区:“红色存折”让社区志愿服务更有温度2022-01-15
- 乘动车忘带身份证 可开电子证明2022-01-15
- 陕西组建2400人的省级医疗团队 支援本土确诊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尔塔”与“奥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长 长沙清水塘北辰小学孩子“牵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