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四诊法”,聚力扶真贫

一些党员干部驻村扶贫装样子、搞“走读式”,“人在心不在”;“开着宝马车领贫困户补助款”;把经济条件较好的小康村确定为贫困村,以方便脱贫摘帽……在当前真扶贫、扶真贫的主流中,仍有个别地方出现“被脱贫”“数字脱贫”等脱贫造假现象,大搞形式主义,背离党中央的扶贫本义,影响极坏。(5月2日 共产党员网)

扶贫中的一些“乱象”已经偏离了“精准”二字,所以要想把扶贫这辆列车引入正轨何不用中医的方式“试试”。中医以望闻问切“四诊法”而闻名,这对精准扶贫也同样适用。扶贫当以望闻问切掌握“穷根”,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最终药到病除拔除“穷根”共奔小康。

“走马观花”望民情。扶贫不是数字游戏,更不能纸面扶贫。所以,干部扶贫必须深入百姓生活,解民情察民生,找准贫困户家庭“穷根”。更要真正去看,细心去瞧,对贫困户的真实家庭经济情况“心里有数”,切不可如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蕲县镇白安村村委会主任王西军一般,让贫困户“被脱贫”,更要杜绝数据造假纸上扶贫的“乱象”。

闻过则喜补短板。有过扶贫经历的同志都知道,在下村入户时,很容易听到贫困户的抱怨、牢骚,甚至是挖苦、谩骂,这说明我们干部的帮扶还存在短板。正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干部要善于从牢骚中找差距,从抱怨中看短板,提取有效建议,对贫困户表达的合理诉求进行对照检查,真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不耻下问取真经。有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帮扶干部大都是机关干部,在扶贫过程中,可能因自身对农村工作的理解见识有限,对于贫困户帮扶想不到切合实际的有效致富措施,这就需要我们干部通过入户交流、田间摆谈等途径不耻下问,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毕竟“高手多是在民间”。

一户一策帮扶实。经过了“望”“闻”“问”,帮扶干部要摸准发展重点、难点,找准帮扶要点、关键。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解决脱贫“拦路虎”,切中要害,一击即中,真正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脱贫攻坚要的是“精准”,做的也必须真实。所以,杜绝形式主义,杜绝纸上扶贫,就要求党员干部真正做到望出真实情况,以闻过则喜的精神、不耻下问的态度,找出“穷根”真帮实扶。望闻问切齐上阵,何愁扶贫不精准。他年我若交“答卷”,脱贫攻坚把气扬。

关键词: 聚力 真贫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