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这座桥,成为侵华日军西南败局的开端|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贵州抗战印记⑫

独山县位于黔桂交界,是贵州南大门。抗战期间,独山县是贵阳、重庆的前沿战略重镇。深河桥地处独山县城北约9公里处,是一座古老的单孔石桥,始建于明隆庆年间。徐霞客在其游记中记载:“有涧自东谷走深崖中,两崖石壁甚逼,涧嵌其间甚深,架石梁其上,为深河桥。”

作为独山北部交通要道上唯一横跨深谷的桥梁,深河桥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  1944年,日本在亚洲、太平洋战场节节失利。为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日军于当年4月发动了豫湘桂战役,至11月占领河南到广西的大片地区。为防止中国军队南下广西,日军制造了进攻贵阳、重庆的假象。  1944年11月底,日军从广西兵分三路进犯贵州,独山、荔波、三都、丹寨等县相继沦陷。日军所到之处大肆烧杀掳掠,黔南人民遭受空前劫难,史称“黔南事变”。

日军侵入独山县境内后,遭到中国军队层层阻击。同时,黔南各族人民组成村寨护卫队,同仇敌忾。  黔南大地战事胶着,敌我双方各有伤亡。为阻止侵黔日军继续北进,也为中国军队继续布防争取时间,当局决定炸毁深河桥。因为黔桂公路是由南向北、过贵阳直达重庆的重要通道,深河桥是黔桂公路的重要桥梁,想要阻止日军,就只能炸掉深河桥。

1944年12月1日,美军军官弗兰克·亚瑟·格里森率领一支小分队自广西来到深河桥,负责执行炸毁深河桥的任务。

伴随着一声巨响中,深河桥被炸毁,日军的北进通道被切断。  随着深河桥的炸毁,日军没能再北上,此后节节败退,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其间再无力发动大规模战役。独山深河桥阻止了日军北上的步伐,成为侵黔日军不可逾越的鸿沟,也是侵华日军走向失败的历史见证。

史学界有“北起卢沟桥,南止深河桥”之说。卢沟桥见证了抗战的全面爆发,而第29军是它的亲历者;深河桥见证了日军西侵的最后溃败,而它的亲历者也是第29军。一始一终,两桥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史。  2020年,深河桥抗战遗址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2023年,深河桥所在的麻万镇麻抹社区被纳入全省第三轮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

如今,穿过历史烟云,贵州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场景仍历历在目,这座充满传奇色彩的“贵州抗战第一桥”经历多次炸毁和修复后,如今依旧挺立。深河桥,不仅是一座交通枢纽,更是一座精神丰碑。它见证了中华民族在危亡时刻的团结与坚韧,也提醒后人:和平来之不易,唯有自强不息,方能守护家国安宁。

策划:邓希容

海报设计:陈威

部分图片和字体由AI生成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