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变“大粮仓” 江苏全力破解“丰收密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江苏盐城射阳顺泰农场水稻田里,发生了激动人心的一幕,“扣除杂质和含水量,最后折合亩产‘南粳盐1号’561.1公斤、‘盐稻21号’531.5公斤!”随着测算结果的出现,人群沸腾了。在盐碱地上种粮食,无疑是一种奇迹。在江苏,这种奇迹在真实地发生。

盐碱地上“长”出了大粮仓,是江苏集聚粮食专家多年来努力的成果。一直以来,粮食专家们通过“医治”改良当地土壤,让土壤成为耕地的“后备力量”,同时,专家们也致力于研究优质品种,为盐碱地种水稻披上“科技翅膀”,一批新技术,新资源,新品种等在逐步加大投入。同时,围绕产业部署优异基因挖掘、种质创新、育种技术、新品种选育、高效良种繁育技术等科技创新链条,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精准鉴定,加快优异基因资源的发掘利用,多种方法并用,最终让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稻田迎来收获的喜悦。

“仓满”造就“粮丰”,进步带来丰收。一直以来,江苏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多次推进基因编辑等精准育种技术研究,强化种质资源数据平台建设和共享服务,开展稻麦、特色蔬菜、畜禽、水产、林木、蚕桑等新品种创新,突破品种创制、高效繁育、加工流通等关键环节的共性技术,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品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让当地居民的生活“迈上新台阶”,迎来新希望。

“丰收密码”破解后,普及亟需提上日程。粮食丰收也将全方位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为此,各地应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从众多品种中筛选出优质耐盐作物种质资源,为新品种提供优秀的基因,同时,采用高科技手段为支撑,单倍体、双倍体育种技术相结合,加快培育适用于盐碱地种植的粮食品种,以实际行动为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贡献力量。

培育出适合盐碱地种植的优质种子,是一项高成本、费时间的庞大工程。而江苏却用实际行动,多年坚持,将这项艰难的庞大工程变为现实,相信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来自各地的农业专家们加入这个“粮食大家庭”,创新栽培技术模式,进一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让更多的盐碱地“仓满粮实”。(查健)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