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并大田 农场田不闲丨乌当新堡村“三一”模式建家庭农场拓农旅经济

“这个坡地是采风梨林农场、那个山头是栖梦蜂糖农场、前面的那片地是听风花谷农场……”一说到以家庭农场的方式带动乡村产业发展,贵阳市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新堡村党支部书记王攻武就打开了话匣子。

蜜蜂养殖的夜郎农场

“现在我们村有7个家庭农场了,有的发展梨产业,有的种植蜂糖李,还有的从事鲜花种植。”王攻武说,每个农场的平均面积在10亩,目前的经济效益都很可观。


(资料图)

如何以家庭农场经济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新堡村有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模式。

2022年以来,新堡村结合山地农业实际,积极探索“一户一地一农场”的“三一”富农模式,即该村发动村民自愿调换耕地,把每户村民的耕地集中成为一片产业地,组建成不同的家庭农场,让产业规模化发展,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让村民产业收益最大化。

采风梨林农场

“过去每家每户的耕地零零碎碎,不仅生产和机耕不便,产业规模还上不来,产业也就无法发展。”王攻武感慨道,“我们通过‘三一’富农模式,有效解决了土地不连片的问题,这才使得我们的家庭农场顺利发展起来。”

“耕地连成一片非常好,想干什么都有一定的规模,这样发展产业的收益才最多。”第一批自愿调换耕地的村民林正福说:“现在我所有的地都已经和其他人的地调换过来了,今年种植30余亩西瓜,收入近10万元。”

“土地集中后,发展农业就有奔头了,我把我家的土地都用来种植蜂糖李和西瓜。”同为第一批自愿调换耕地的村民,汪远芳很赞同和支持“三一”富农模式做法,“以前的地东一块西一块,种起来非常麻烦,现在都成片了。”

王攻武介绍采风梨林农场果园种植情况

在新堡村新建一个家庭农场,王攻武总结为“四步走”:第一步是土地调换形成集中地块,第二步是农场定位规划发展特色产业,第三步则是通过授信解决资金问题,第四步是多渠道销售增加村民收益。

组建家庭农场,助力老百姓走农旅产业发展之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销售阶段,我们村支两委想方设法帮助农户拓宽销售渠道,做好‘最后一公里’服务工作,切实增加农户收入,保持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王攻武说,“三一”富农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以前的耕地撂荒的问题,村民组建家庭农场还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水果采摘体验的游玩目的地,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村民自我发展能力,有效带动了农旅产业发展,助力了乡村振兴。

王攻武介绍“一户一地一农场”经营情况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其中提出要总结地方“小田并大田”等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今年以来,乌当区入选2023年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抢抓试点试验政策机遇,充分整合资源,积极探索适合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路子,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熊江睿

编辑 何涛

二审 杨韬

三审 田旻佳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