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小镇”做强“新工业”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岳旭 通讯员 杨克

5月下旬,新沂市阿湖镇葡萄产业园的夏黑品种“早夏”喜获丰收。看着葡萄架下挂满了一串串颗粒饱满的果实,种植户郑红银绽开笑颜:“每天能收8000至10000斤葡萄,每亩净收益2万元!”

阿湖,是苏北地区有名的“葡萄小镇”。近年来,该镇以“实力阿湖”“美丽阿湖”“幸福阿湖”建设为抓手,因村施策发展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做强工业产业、持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努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早夏’是镇里成功解锁的又一热门葡萄品种,种植工序十分讲究。”桃岭村党支部书记黄桂雷介绍,该品种需在前一年的秋冬季节提前准备,大棚需使用三层薄膜甚至多层薄膜保温,并配合锅炉进行物理加温,提高冬春季节葡萄园内的温度,促进葡萄早生长、早发芽、早成熟。

据了解,目前阿湖镇上市的“早夏”因初期产量小,在市场上较为稀有,每斤葡萄出园价格在8元到10多元不等,供不应求。“葡萄种植户一个冬天的辛勤付出,换来了甜蜜回报!”说起葡萄产业的红火发展,黄桂雷打开话匣子,“前些年,我们的葡萄仅仅产量高,品质、串型、口感等标准却偏低,低廉价格导致经营风险逐年增大。”

为破解这一难题,2019年,阿湖镇围绕“一颗葡萄、四季增收”理念,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共建葡萄产业研究院,不断创新葡萄种植品种和技术。同时,组织业内专家和团队通过人才下乡“中继站”,指导桃岭村对葡萄产量、串型标准实现严格把控,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与跟踪服务,进一步打开中高端市场。

葡萄产业的成功“转型”,让曾经的省级经济薄弱村蝶变为特色田园乡村——桃岭村连续三年举办“葡萄文化节”,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创办年产500吨的葡萄酵素加工厂,建设葡萄冷链冷库,实现葡萄深加工与反季节销售。

通过葡萄产业化发展和“三乡工程”实施,阿湖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家乡就业和返乡创业,葡萄种植户年均增收10%以上,就近吸纳农民就业增幅约20%。如今,该镇葡萄种植面积达1.2万亩,成功栽培20余个热门品种,果期从6月延长至10月,年产量达2000万公斤,年产值超2亿元。

阿湖镇不仅擦亮“葡萄小镇”金字招牌,还转型做强“新工业”。在锡沂高新区阿湖硅材料产业园,一根根新拉制的单晶硅棒正在江苏恒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的单晶炉里“生长”。“1600摄氏度的炉温,多晶硅块要经过数十个小时的生长周期,才能成为一根单晶硅棒。”企业负责人石礼说,目前公司一期项目20台单晶硅炉已安装完成,单晶硅棒日产量达到两吨,后续40台单晶炉正在安装中,年产值预计超1.5亿元。

不单是恒发新能源,投资约4800万元的江苏君航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进入试生产,其产品主要应用于航天与国防工业,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4500万元。在整个硅材料产业园,石英企业中规上企业占了10家,产品以硅微粉、熔融石英等工业用途为主,各类产品年设计生产能力超过10万吨,年产值逾3亿元。

“全镇境内脉石英矿储量约为5.8亿吨,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9.8%,原电子工业部就是以我镇的石英砂原料制作石英砂相关标准。”阿湖镇副镇长陈枫说,如今阿湖的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近年来对原来落后的石英砂行业进行全面转型升级,淘汰落后设备,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大力实施“筑巢引凤”工程,新建标准厂房8.6万平方米,招引来一批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诸如单晶硅太阳能光伏片、硅靶材、半导体生产等项目。

聚焦校企联建,阿湖镇与济南大学联合建设的君航高新材料研究院已投入运营,与青岛大学对接争取今年建成硅材料研究院,同时争取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建设更多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进一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促进产品换代升级和企业做大做强。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