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

本文转自:宁夏日报: 2em;margin-bottom: 0px;">

宁夏位于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带,境内水资源短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靠国家限量分配的过境黄河水。为解决区域缺水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节水作为破解宁夏水资源制约瓶颈的重要举措,并切实保障民众用水需求和用水安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加强顶层设计,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政策导向。作为全国唯一的节水型社会示范省区,自治区党委、政府及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节水优先、高效利用、系统治理的原则,通过完善节约用水定额标准体系、建立节水评价制度、健全节约用水奖惩机制、探索设立节水产品准入门槛、深化水权水市场改革、抓好农业高效节水、启动工业园区节水达标建设、开展生活污水就地利用试点等措施,积极推动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

树立良好的节水观念意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对用水安全、水生态系统安全、水资源高效节约利用更加关注,节水型社会建设成为新风尚。全区要不断加大水环境治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提高人们保护水生态环境的意识,积极倡导“节流优先、保护每一滴水”思想,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推动全民节水行动落实落地。民众要掌握更高效、更便捷、更多的节水方法,灵活使用节水器具,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稳步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农业要在稳定粮食总产量的基础上,走特色、高质、高端、高效的发展路子,压缩高耗水粮食作物面积、扩大优质饲草和高效经济作物面积,抓好葡萄、草畜、瓜菜园艺和农产品加工业,建立布局合理的“粮—经—草”三元种植体系;建设高效输配水工程,推广和普及田间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全面提高农业节水水平;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和治理,确保用水安全。

持续推动工业节水减排。全国积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我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并抓好落实“总量强度双控”目标,以“减污降碳”为目标,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和监管;加大回水利用率;严格市场准入,推广工业节水技术,提高企业用水循环利用水平;通过水权流转将水资源向节能型行业流转,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推动工业节水减排。

严格落实城乡节水降损。生活用水方面重点是城镇生活节水,在保证不降低城镇生活用水标准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作;加大实施再生水回用工程建设;继续实行阶梯式水价;强化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加大节水型企业、单位、学校和社区的建设力度;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农村地区的节水主要是做好农业节水器具的普及、牲畜饮水设施的改造,农村居民生活节水要紧跟城镇标准,实现城乡一体化、标准化、规范化监管。

科技创新引领节水型社会建设。将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节水领域,做好服务和监管,推进“水网+信息网+服务网”高效运行;依托先进的科技和节水专业人才,做好节水设施的更新换代和更换服务,扎实开展高效节水工程建设,提升用水效率;以创新促节水,为我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更专业的人才和更节能科学的技术保障。

水污染治理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源头活水”。通过重点行业专项整治行动,综合整治黄河支流、入黄排水沟、重点湖泊、城市黑臭水体,全面取缔企业直排口,落实“一河(湖、库、沟)一策”,进一步改善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确保黄河水生态安全;加大对农村和城镇污水处理的监控力度,提升改造污水处理设施,高效集约利用水资源;排查农村面源污染源,分阶段取缔或升级改造渔业、养殖业等对农村水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降低农村面源污染排放量,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

建立与现代水权制度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在水权、水市场理论的指导下,以初始水权的分配为切入点,以改革和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节水机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取水、配水、用水、排水、回用等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实现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按照“北部节水增效、中部调水集蓄、南部涵养开源”的分区治水思路,多水源、多工程联合调度,实现黄河水、当地水和非常规水的“多水”共用,形成“山川统一配置、城乡统筹兼顾、年际丰枯相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