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践行绿色发展观 打造省级生态县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南频道

阳春三月,新郑市轩辕湖畔,杨柳吐翠,碧草如茵。市民漫步休闲步道,听鸟鸣啁啾,观水系美景。曾经,这里荒草丛生,杳无人烟。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成为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新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系统推进生产方式、治理方式、生活方式 “绿色变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良性互动、互促共赢,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郑州南部生态绿城。3月16日,笔者从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新郑市被评为省级生态县(市)。

绿色发展,这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新郑市用好指挥棒,坚持以绿色GDP政绩考核为导向,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绿色转型。一方面,做足绿色发展的“加法”,全力构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撑的“三主三新”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另一方面,做足低碳发展的“减法”,持续推进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当下,绿色不仅成为新郑生态优化的“指挥棒”,更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新郑市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逐步完善,为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相继编制《新郑市城乡总体规划》《新郑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新郑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新郑市“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系列规划,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产业转型升级、城市空间布局规划通盘谋划,全力搭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创造性开展工作,在全省率先成立大气污染防治联合专案组,亮出惩治污染环境犯罪第一剑;成立全省第一支大气污染防治督导应急分队,吹响“零点”夜查行动集结号。政府的善治有效带动了社会共治,如今的新郑生态环境保护主战场上,不仅有忠诚守护的“工地警长”“河(湖)长”“山(田)长”,还有无数的环保志愿者化身“绿色使者”,自发活跃在民间环保第一线。

与“十三五”初相比,新郑市2021年空气质量年综合指数从6.36下降到4.59,降幅达27.8%;PM10年均浓度值从126微克每立方米下降到76微克每立方米,下降50微克每立方米,降幅达39.7%;PM2.5年均浓度值从69微克每立方米下降到44微克每立方米,下降28微克每立方米,降幅达36.2%;优良天数达到227天(增加33天)。微信朋友圈中,“晒”蓝天白云的越来越多。

绿色发展,这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紧迫之举。新郑市紧盯民所盼,持续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变革。大力实施国土绿化“六化”行动和双洎河综合治理等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累计建成公园(游园)65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1.5%、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6.7%、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7平方米,县级以上道路廊道绿化和所有规划保留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

美丽山水催生美丽经济,美丽经济孕育美丽山水。2018年以来,新郑市累计投入20.95亿元用于环境污染防治,占财政收入3.25%。新郑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也收获了金山银山,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总量稳居全省榜首,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位居全省县(市)首位,是全省唯一一个达到地级市优秀水平的县市。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郑州南部新城正在加速崛起。

如今的黄帝故里,抬头望去,是明媚的“新郑蓝”;放眼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打开门、推开窗,满眼都是好风光。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黄帝故里新郑,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画卷将更加清晰。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