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IPO申请被拒 中经方略解读:应重视盈利、独立、规范等问题

众所周知,IPO失败将对拟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造成重大打击,包括延误企业上市进程,打乱企业发展计划和经营管理活动,影响公司形象和商誉等。而自2017年10月份新一届发审委成立以来,IPO审核便呈现出越来越严格的趋势。在此环境之下,企业应如何要求自身已经成为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作为一家为中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管理咨询服务的机构,为助力全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中经方略根据自身多年的行业洞察和市场实践,对企业IPO方面进行了专业的分析与解读。

中经方略认为,持续盈利能力欠佳将极有可能导致企业IPO被“取消审核”。众所周知,过往业绩的稳健性和成长性是持续盈利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而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会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比如有些企业的业绩严重依赖税收和关联方等。其中,前者常见于科技创新型企业,因为高科技企业往往能在一定时期内享受增值税退税、所得税减免等税收优惠,但在剔除税收优惠后,许多企业业绩表现平平或不升反降。当然,盈利主要依赖税收优惠、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也会严重依赖重大客户和供应商,并影响持续盈利能力。

与此同时,中经方略指出,独立性问题也是另一大原因。无论是上市企业,还是新三板拟挂牌企业,都无法回避两个重要问题: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于IPO的企业而言,同业竞争是红线,不可触碰;关联交易是黄线,必须规范。这样,在实务中必须把握一个原则:公司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间尽可能不要有同业竞争,如果有,也要尽量剥离、停止和规范;另外,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也要尽量规范和避免。

此外,中经方略认为,还应考虑到企业运营不规范的问题。企业运营不规范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内控机制薄弱。内控机制,是企业管理层为保证经营目标的充分实现,而制定并组织实施的对内部人员从事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的一套政策、制度、措施与方法。财务核算混乱是内控机制薄弱的常见体现,如原始会计报表与上市申报材料报表存在重大数据差异、资金占用、管理层未尽到勤勉尽责的法律义务等。

面对证监会越来越严格的审核标准,中经方略指出,企业只有不遗余力地在独立性、盈利能力、规范运营等问题上规范治理,才能通过证监会审核,达成 IPO上市目标。

关键词: 方略 盈利 问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