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青年超2000万 单身的你为何会被“剩下”

临近双十一,单身话题又一次站上社会讨论的热潮。细数今年年度社会热点话题不难发现,“空巢青年”必然会跃上本年度网络新闻热词榜单。根据国内媒体报道,我国当前远离故乡、亲人,独居生活,缺乏感情寄托,缺少家庭生活,独自在大城市奋斗打拼的“空巢青年”人数已超过2000万。“空巢青年”揭示了当前城市青年中处于单身独居状态的人数已成主流,而这主流方向的背后却又折射出当前单身青年择偶的困惑与艰难。

国内知名婚恋网站世纪佳缘早前发布全国首个专门针对“剩男”人群的婚恋状况调研《“剩男”的自白书》。调查显示,大部分男性认为“文化低”、“收入少”是造成自己被“剩下”的原因,其中49%的“剩男”表示没有房也没有车。尽管时过境迁,但传统的观念已然变成集体记忆的一种,深刻地影响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在过往的习俗里,男性择偶习惯往下找,女性择偶喜欢往上找,婚姻的梯度匹配,导致低层次的男性和高层次的女性在婚恋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同样的“剩”字,却隐伏着不同内容:在消费社会中,情感与财富和资本紧密相连;“剩女”多白富美,“剩男” 近半没房没车。

物化标准欠缺或许是制约择偶的成因,但将根本原因归结于此显然有些唐突。著名女性社会学家、北京大学佟新教授说过,当人们习惯用财富来衡量一段生活的好坏,并乐于在文化上建构这样的标准时,对阶层地位的追求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庸俗而乏味。男性注重女性颜值身材生育能力等,女性更注重男性资源和社会地位,这些都无可厚非,但部分单身男女过分追求完美伴侣或物质引发了择偶观的缺失。

这或许道出了当前国内单身青年面临择偶困境的根本原因。过于依托物化的标准作为择偶门槛,却从未深思维系双方情感的价值观体系,才让处于双向选择的情感交往失去了焦点。择偶观决定了自身对情感及未来婚姻生活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物质化的择偶标准会随着自身经济状态和生活阅历发生变化,但择偶价值观体系却对自己的择偶行为起着长期的、方向化的指导作用。世纪佳缘情感专家张佳芮认为,择偶价值观的相似对择偶的影响为重要:共同的价值观使人们在空间上和心理上更容易接近,当人们具有类似的价值观时更倾向于互相吸引;在择偶过程中,双方价值观类似不仅可以证实自身,而且可以促进感情的满足,加强彼此的沟通。而且具有共同价值观的人往往具有共同或者相似的社会化背景。这样,传统择偶规则门当户对的合理性就可以得到解释;具有类似阅历的人习得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而具有相似价值观的人的互动是有益的,双方具有共同语言,易于有效的沟通和最小限度的分歧。因此在婚姻生活中,拥有相似价值观的夫妻更容易达成共识和相互理解,从而减少家庭矛盾。

关键词: 空巢 单身 青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