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寅:论中日战略博弈的性质与作用

中日关系的发展进入了“战略博弈”阶段。目前中日两国进行的战略博弈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战略博弈的历史定位。在两千多年中日关系史上,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出现双方实力对比关系逆转和双边格局重构,21世纪的今天中日间正在发生的则是双方实力对比关系的再逆转和双边格局的再重构,战略博弈是新旧格局交替的中间环节。二是战略博弈的方式。目前安倍政府采取的零和博弈方式,主要是通过不断扩大武装力量和把战略打击对象锁定为中国这两个过程逐步形成的。三是安倍政府采取的零和式博弈的不可持续性,因为它与世界大势、日本的国家利益和传统外交风格不符。长于审时度势的日本政府,应认清形势,回归理性,选择一条良性竞争的道路。

武寅在文章中指出,201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45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结冰、融冰、又结冰、再融冰这样一个怪圈反复出现。特别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这种现象越发严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应该怎样去认识当前的中日关系?

出现这种现象提示我们,中日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特别的阶段,即“战略博弈”阶段。战略博弈的实质,是博弈双方综合实力的全面较量。它不是围绕一时一事所引发的个别的、局部的争端和冲突,也不是仅限于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的一般性博弈,而是双方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围绕整个国际格局以及各自所处的相对位置和所追求的国家目标,通过具体的外交和军事政策等手段,与对方展开的全方位较量。博弈的最终结果是双边关系格局的重新构建。

目前中日两国正在进行的战略博弈,有三点值得关注。

一、中日战略博弈的历史定位及作用

国与国之间综合实力对比关系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双边格局重构,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中日之间也不例外。发展的不平衡使原有的实力对比关系处在不断的变动中,变动的结果之一,就是双方原有的差距不断缩小,直至发生逆转。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当逆转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原有的双边关系格局便出现动摇,孕育着新格局的种种现象开始出现。这就是战略博弈的开始。可以说,战略博弈是新旧格局交替的一个中间环节,也是新格局确立之前的一场前哨战。

在两千多年的中日关系史上,第一次出现双方实力对比关系的逆转和双边格局的重构是在19世纪中后期。在21世纪的今天,中日之间正在发生的则是双方实力对比关系的再逆转和双边格局的再重构。对历史上这两次从逆转到重构的过程进行比较,可以使我们对今天的战略博弈具有更深刻的认识。

中日两国实力对比关系的逆转是历史上一个自然发生并客观存在的渐进过程,但是以实力对比关系逆转为基础的格局重构则表现出时代的特点和主观因素的作用。“逆转”和“重构”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后者是前者的逻辑发展。“战略博弈”正是发生在后者之前的一场主观行为,它发挥了催生后者的作用。

二、中日战略博弈的方式

战略博弈可以有多种方式。在19世纪后期帝国主义时代,以格局重构为目标的中日第一次战略博弈,采取的是后起的一方不断挑起武力冲突和战争的方式。

20世纪,历史前进的脚步加快。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两次世界大战两次改变了世界。第一次大战迎来了资本主义的全盛期。第二次大战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宣告了帝国主义时代的衰落。许多国家作为殖民地的历史不到10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日两国以历史上未曾有过的速度,再一次缩小了双方实力对比的差距。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日本,双方实力对比的再逆转已在进行中。不和谐的声音和动作已经超出一般的矛盾摩擦性质,宣告着以双边格局再重构为最终结果的战略博弈已由此拉开序幕。目前进行中的战略博弈与历史上的相比,既有相同的地方,也表现出不同的一面。相同的是战略博弈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都是新旧格局交替的中间环节和前哨战,都发挥着格局重构的作用。不同的是博弈方式,第一次是以武力冲突和战争为主,第二次则反映了更为复杂的时代特点和博弈双方的思维与行为方式。

在中日两国目前进行的战略博弈中,日本安倍政府采取的方式是零和式对抗。零和式对抗在实质上与战争同源。二者的核心理念与思维方式都源自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安倍政府选择这种极端方式与日本国家目标的升级密切相关。

目前安倍政府采取的零和式博弈方式,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过程逐步形成的:一是修改和平宪法,不断扩大武装力量;二是把战略打击对象逐步锁定中国。

安倍政府的这种零和式博弈,使日本成为中国对外关系中武力冲突风险指数最高的国家。这种零和式对抗的方式一天不改变,中日安全方面的恶性循环和高风险就一天不会消除。

三、中日零和式博弈的不可持续性

安倍政府采取的零和式博弈是不可能持久的,因为它有三个“不符”:

(一)零和式博弈与世界大势不符

世界大势是什么呢?扫描一下当今世界,帝国主义时代早已过去,它留下的政治遗产——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得人心。人们看到的现实是,武力干涉和发动战争带给那些被干涉国家和地区的,并不是发动者们所鼓吹和许诺的美好天堂,而是无休止的动乱和贫困。一些本来就在饥荒中挣扎的贫困国家更是雪上加霜。像南苏丹、也门的内战和外国干涉,以及尼日利亚的极端主义组织“博科圣地”,使本已极端贫困的人民陷入灾难性饥荒的深渊。联合国调查显示,仅在南苏丹、索马里、尼日利亚北部和也门,就有超过2000万人面临饥荒,近140万名儿童处在死亡边缘。

现在,恐怖主义不但依然在中东地区肆虐,而且大有向西方文明的乐土欧美地区蔓延的趋势。西方世界发生恐怖主义袭击早已不是新闻。不仅如此,动乱造成的望不到边的难民潮也令欧美伤透了脑筋。世界形势的错综复杂、变幻莫测和不可预知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来统治世界,不但越来越不得人心,而且还越来越力不从心。历史上那种凭借强权政治为所欲为的场景如今已是风光不再。安倍政府采取的零和式博弈作为这股处于退潮期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潮流中的一滴水,其命运不言自明。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提出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理念,令世界耳目一新。它发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沃土。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在对外关系方面,就主张以德为本、以和为贵,把“协和万邦、德化天下”作为建立世界秩序的理想模式。这些理念在中国古代的典籍如《礼记·中庸》《尚书·尧典、舜典》等中,都有着明确而详细的阐述。这些思想在以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积淀并形成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并且在实践层面上,成为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对外交往基本原则和模式。今天,中国领导人赋予这一宝贵的民族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使这一新理念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焦头烂额的当今世界,越来越显出其特有的生机与活力。

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上,中国不预设假想敌,也不主张用武力冲突和战争手段解决争端。中国是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无论是处理国际热点问题,还是解决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地区安全问题,中国都坚持对话协商、和平解决分歧的原则,而不是以大压小,以强凌弱,损人利己。从伊朗核问题到叙利亚问题,中国都为有关各方的对话沟通、政治解决尽了最大努力,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南海问题上,中国同样是从地区安全大局出发,从南海各国与中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出发,采取“双轨思路”的解决办法,努力促成《南海各方行为准则》的通过,以弥补南海地区安全机制方面长期以来存在的现实短板。在朝鲜核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双暂停”的提议,为政治解决、化解危机竭尽全力。

中国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理念、新思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共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和指导思想。它的提出,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世界形势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和科学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摒弃零和思维、霸权主义的老路,探索一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路。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这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中国方案”。所谓倡议,就不是强迫。倡议与霸权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倡议是靠理念和思想去赢得人心,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而霸权则是靠武力和强权去迫使别人服从。正因为是倡议,所以它有了最大的包容度和拓展空间。现在,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参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仅2016年,中国就跟波兰、哈萨克斯坦、老挝、沙特、埃及等14个国家和两个国际组织新签了16份合作协议。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另外,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战略对接也在稳步推进。

“一带一路”带给世界的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实惠,它彰显的是一种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希望。它正在用鲜活的实践和有说服力的效果向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说“不”。

中国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与日本的霸权主义零和式对抗,两种理念两种行为方式,哪个更能赢得人心,哪个更能代表世界发展大势,自不用多说。历史将证明,人心所向才是最大的战略空间,命运与共才是博弈的最大赢家。

(二)零和式博弈与日本的国家利益不符

零和式博弈严重恶化了中日关系,给双边关系造成的损害和负面指数均创下复交以来的新低,给日本政治、经济、社会造成的直接损失难以弥补。千方百计围堵中国、视中国为假想敌的做法,并没有使日本的国防更加安全,经贸更加繁荣,朋友圈更大更好。相反,无休止的扩军备战增大了国民经济的负担。解禁了集体自卫权,对中国剑拔弩张,给日本社会带来的不是和平与安宁,而是焦虑与担忧。

事实已经越来越有力地证明,日本那种不计成本的围堵打压的做法并没有困住中国。截至2016年底,中国已经同9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实现了对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伙伴关系的全覆盖。其中有很多就是被日本编进了对华包围圈的国家。日本的价值观外交对象,不少都视中国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不愿意把对华关系搞僵。比如日本极力拉拢的澳大利亚,现在正努力实现与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对接。日本为拉拢中国周边国家制约中国,不惜动用天皇的力量,安排80多岁高龄的天皇夫妇访问泰国、越南等国,为日本的国家战略助力。但是,许多国家都不愿意在中日两国之间选边站队,不愿意搞非此即彼的极端政策。越南、菲律宾等南海争议国都与中国缓和了关系。《南海各方行为准则》有望在年内达成。南海呈现出新的合作之势。

就连日本最想依靠的美国,也不可能只按日本的愿望行事。日本希望美国能做日本的铁杆盟友,一心一意对付中国。而美国却一边安抚日本,一边又去同中国改善关系。在2017年2月10日的中美两国元首通话中,特朗普表示,发展美中关系受到美国人民广泛支持,美中作为合作伙伴,可以通过共同努力,推动双边关系达到历史新高度。可见,以邻为壑的零和式对抗并没有给日本国家利益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它只会使日本在东亚和国际舞台上的路子越走越窄。

(三)零和式博弈与日本传统的外交风格不符

日本传统的外交风格是长于审时度势。日本也正是靠审时度势发展起来的。在日本两千多年的外交史上,凡是坚持了审时度势的,国家就受益;凡是违背了审时度势的,国家就受损。可以说,这一外交传统的形成,是日本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积累,也是日本外交的宝贵财富。毫无道理地与大国强国作对并不符合日本一贯的外交传统。之所以出现这种偏差,唯一能够解释通的理由就是,日本还不认可中国这个仍处于上升期的新兴大国强国,还不能接受、不愿承认、更无法想象一个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日高中低”的战略格局,将会再次发生逆转。

在21世纪的今天,面对中国的超越和日本的渐处下风,日本政府却按捺不住,做出非理性举动,踏上了一条走不通的零和式对抗之路,使自己陷入被动。要想从这种困境中摆脱出来,还需要发扬长于审时度势的外交传统,变“三不符”为“三符合”。毕竟,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新旧交替、强弱易位终归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无人可以阻挡。即使对中国的理念和做法一时还不认同,对中国的超越还不愿承认,还想与中国一争高下,那也可以选择一条良性竞争的道路,你发展你的,我发展我的,让事实说话,让时间来证明一切,这才是21世纪一个正常国家应有的正常思维和行为方式。因为归根结底,战略博弈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无法改变新格局的诞生这一历史趋势。博弈方式所能决定的,只是博弈的激烈程度而已。

关键词: 中日 性质 作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