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浅层超采区地下水平均埋深较上年同期升高2.11米,升幅连续14个月居全省第一


(资料图片)

浅层深层地下水位延续“双回升”态势

本报讯(记者王露橦 通讯员乔晓慧)春回大地,小麦返青生长旺季将至。南和区贾宋镇武庄村种粮大户梁立峰正忙着为春管春灌做准备。“我种了500多亩小麦,现在全部采用喷灌方式进行灌溉,省时省力,比传统大水漫灌能节约用水三到四成。”梁立峰说。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把农业节水作为重要手段之一,“节、引、调、补、蓄、管”全面发力,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现连续3年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地表水使用量增多、地下水位持续回升。省水利厅最新超采区地下水位监测情况通报显示,2022年12月,我市浅层超采区地下水平均埋深27.69米,较上年同期升高2.11米,升幅在全省各设区市和雄安新区排名中,连续14个月位列第一。至此,全市浅层、深层地下水水位实现连续19个月回升,继2021年之后,第二年延续“双回升”态势。

通报显示,在各设区市和雄安新区排名中,我市当期浅层超采区地下水平均埋深的月度、年度及5年平均升幅均位列第一;深层超采区地下水平均埋深的月度、年度及5年平均升幅均位列第二。在全省监测的88个浅层超采区县(市、区)地下水位平均变幅排名中,2022年12月份我市柏乡县地下水平均埋深59.11米,位列第一,月度、年度及5年平均升幅均位列第一;任泽区、内丘县、南和区、临城县、沙河市年度升幅位列前十。在全省监测的71个深层超采区县(市、区)地下水位平均变幅排名中,我市临西县、南宫市年度升幅位列前十。2022年,省监测的我市所有浅层、深层超采区县(市、区)地下水位均有所升高。

2022年,我市在调整农业结构、地下水取用管控、推进全社会节水方面,累计完成实施耕地季节性休耕44.45万亩,滴灌、浅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16万亩,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16.56万亩,落实旱作雨养种植45.67万亩。关停各类取水井2.2万余眼,建成2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3家省级节水型企业、1家省级节水标杆企业、2家省级节水型园区。在最大限度引用地表水、提高地表水调蓄能力、推进河渠生态补水方面,全面推进现代水网体系建设,引调外来水能力达5亿立方米,完成94.73万农村人口农村生活水源置换,最大程度减少地下水开采量。

百泉、狗头泉等多个泉眼实现稳定复涌,日均出水量约2万立方米,成为河北深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标志性成果。成百上千只“三有”鸟类在鹊山湖湿地安家,日益改善的湿地生态环境,先后3次吸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天鹅到此驻留。随着地下水资源的持续回补,水生态环境逐渐复苏。

2023年,我市将围绕保持“百泉复涌”“河河有水”靓丽景观,深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大力实施生态补水工程,加快重塑太行泉城项目建设,持续抓好国家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建设,着力厚植美丽邢台生态底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