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看:信都区不断丰富石灰岩荒山生态治理模式,2013年以来,造林23.6万亩,植树2600余万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做足绿色文章 共享生态红利

本报讯(通讯员李贵良记者武健)金秋时节,走进信都区西黄村镇黄店村,浓郁的绿色扑面而来。一株株排列整齐的侧柏、山杏、酸枣等树苗迎风挺立,曾经光秃秃的浅山丘陵正变得绿起来、美起来。

信都区西部深山区森林资源丰富,但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浅山丘陵区形成了南北长51公里、东西宽18公里,面积近50万亩的绿化断带。“土少石多,年年造林不见林,已成生态治理的难点、百姓致富的痛点。”信都区副区长张瑞霞介绍说,为了解决绿化难题,信都区确立了把绿化重点由深山区向浅山丘陵区转移的战略,不断丰富石灰岩荒山生态治理模式。

治山之本在于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对信都区浅山丘陵区来说,首先要创新技术,破解植树存活率低的难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信都分局局长宋保拴说。在考察观摩、反复试验的基础上,信都区探索出以“套塑料袋、埋玉米轴、盖石板片、挡育林板”为核心的“郝氏造林法”,变只能雨季造林为春、夏、秋、冬四季造林,为大规模造林提供了可能。自2013年以来,该区已在浅山丘陵区造林23.6万亩,植树2600余万株,树木成活率达95%以上。

此外,信都区还推广使用乡土树种,实行生态混交,形成了以侧柏、酸枣、山杏、山桃、五角枫、黄栌等树种为主的造林模式,实现了“春观山花,秋赏红叶,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七彩景观。

随着石灰岩荒山生态治理模式不断推进,信都区浅山丘陵区生态效益不断显现,该区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现已拥有林地面积139万亩,森林覆盖率47.8%。造林中增加了酸枣种植比例,每年新造、抚育面积3.5万亩,农民管护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从业农户已达1.57万户,从业企业44家,年总收益达3.6亿元。

“2022—2025年,我们计划实施营造林4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8万亩、封山育林8万亩、飞播造林11万亩、退化林修复18万亩,消除绿化断带,打造绿色太行。”张瑞霞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