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绿了荒山,富了口袋


(相关资料图)

沙河市已完成营造林5.48万亩,其中完成仁用杏种植1500余亩——

绿了荒山,富了口袋

本报讯(记者武健 通讯员任红菊)尽管已经过了甜杏采摘的季节,但是来沙河市杏花庄消暑避夏的游客数量不减。细雨初停,微风拂面,清新惬意。远处山坡郁郁葱葱,成片的山杏树在雨水的浇灌下滴翠如染。“春天的时候这里漫山遍野的山杏花,空气里都是淡淡的香甜。”杏花庄村党支部书记王英杰的话里透着自豪。

杏花庄村位于沙河市柴关乡,已有300多年的杏树种植历史,村内百年以上的杏树随处可见。目前,杏花庄村的杏树林已有400多亩,年产鲜杏100多万斤,总收入200多万元。村民王增文就是受益者之一。从1998年起,王增文从村集体承包了40亩山场发展山杏,每年收入15万余元。10多年来,一株株山杏让王增文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在杏花庄村,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村民依靠山杏增收致富。

据悉,沙河市柴关乡、册井镇等7个乡镇位于浅山和丘陵连接地带,降雨量较少,气候干旱,土层较薄,造林绿化条件较差。为解决太行山绿化断带问题,同时利用现有资源为百姓带来利益,沙河市通过多方考察调研,计划在西部浅山丘陵区域柴关乡、刘石岗镇、綦村镇等南北条线上全面开展仁用杏种植,并以此为示范区向周边推广。

为确保山杏树栽得下、活得了,沙河市林业部门与造林户建立长效沟通机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帮扶指导,推广郝氏造林法,使得山杏、酸枣的造林成活率提高了20%-30%。目前,该区域已完成山杏、酸枣种植5000余亩。沙河市还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大林业方面投入,每亩造林补贴500-1000元,确保了造林成效。

山杏种植要取得突出效益,很大程度上在于处理好“环境要绿、农民要利”的关系。“今年我市已完成营造林5.48万亩,其中完成仁用杏种植1500余亩。”沙河市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周鑫光指着山坡上新植的山杏树说,2022年是沙河市山杏种植的起步之年,计划利用3-5年时间在浅山丘陵区发展山杏、酸枣等为主的各类特色种植2万余亩。“我们还将根据市场需要,发展鲜食杏肉加工产业和杏核加工产业,打造完备的杏产业链条,助力乡村振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